受魏桥连续下调皮棉到厂销售价影响,近日河北优质棉花主产区之一的衡水市,出现部分棉企籽棉收购工作被迫逼停现象。同时,由于河北棉花价补政策尚未出台细则,当地棉农基本停售籽棉。籽棉基本停滞的出现,在往年尚处于年度前期的棉花收购工作中并不多见,让人倍感当前棉市的阵阵寒意。
一、纺企连续调低皮棉到厂报价。
魏桥拥有亚洲乃至世界第一的纱绽产能,棉纺织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数年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棉花采购价及棉纱销售价在周边有着巨大的引领作用,被称为当地棉花现货市场价的“风向标”。因此业内有“你可以收购加工棉花,但一定要关注魏桥报价,否则现货你死得很惨”这一说法,实不足为过。
2014/15棉花年度魏桥调价如下:10月14日新年度白棉3128B级到厂价(公定结算,同下)14000元/吨,10月20日上调300元至14300元/吨,11月5日下调300元至14000元/吨,11月13日下调200元至13800元/吨,11月18日下调200元至13600元/吨,11月20日下调200元至13400元/吨,11月24日下调400元至13000元/吨。可以说在10月经历1次短暂小幅提价后,11月频繁调低价格,累计调价幅度达到1300元/吨。
二、棉企跟不上纺企调价节奏。
11月魏桥调价节奏确实太快,让当地棉企跟不上也无所适从。用“愁”字来形容心态,最合适不过。当然这是企业化解自身经营风险的举措,旁人无可厚非。以魏桥调价频度200元/吨计算,在棉籽销售价和籽棉衣分率一定的前提下,折算籽棉收购价下降0.03-0.05元/斤,那么到现在为止累计籽棉收购价必须下调0.25元/斤以上,才能与魏桥皮棉调价部分匹配。通俗地讲,如果前期当地棉企以3.30元/斤收购籽棉的话,那么现在以3.05元/斤的价格收购就不挣钱,直接亏损1300元/吨,这只有短短的20天时间。
距离11月底还有6天时间,以当前魏桥调价频度及郑棉期货行情,很难说不再继续向下调整,真若如此当地棉企就更苦不堪言。无论是纺企还是棉企,其实都不惧降价,这也是本棉花年度国家棉花价格目标政策之核心内容,市场决定价格运行的必然结果。关键是价格不能降得过分频繁,幅度不要太大,否则对纺企和棉企都不利。在价格调整过程中,企业需要的是有一定的稳定期,到双方都能够有时间消化,都能承受得住。现在市场天秤的法码被纺企所主宰,因他们拿到的总是价格最低的皮棉;棉企就不同,前期高价收购的籽棉消化不了,现货又顺价销售不出去,只有先跟风下调籽棉收购价,再招架不住只有停收。
11月24日,当地棉企统花(衣分率38%、回潮率10%)收购报价2.90-2.95元/斤,其余颜色级定价原则依旧是衣分率每变动1%,收购价相应变动0.07-0.10元/斤,较11月21日(上周末)下降0.05元/斤,较11月中旬时期已累计下降0.25-0.30元/斤。如按当前棉籽销售时价1.14元/斤、损耗率2%、费用1000元/吨计算,折新棉收购加工成本价12700-12900元/吨,虽距魏桥皮棉到厂报价相差不远,但棉企也只有望价感叹的份:一是这个价格根本收购不上来,二是加上运费毫无利润可言。
三、是精细加工和期货套保或交割,是当前棉企经营之道。
到冀州考查,发现即便处于如此严酷的形势下,这里的个别棉企仍在坚持收购加工。他们的法宝:一是走精细加工路子。如某棉企,加大三丝挑拣力度,不仅在加工喂花工序前安排约5-8个人队伍挑拣三丝,且在加工车间新上1台三丝清理机械再进行机选。经历人工和机器双重挑拣后,他们加工出来的皮棉在异性纤维含量指标上完全符合江浙一带纺企对优质皮棉的质量要求,那里的纺企和他们签订直接供货协议,保证要货,价格方面还比普通质量的高出500元/吨以上;二是在期货上做文章。如某棉企,到目前为止共收购加工皮棉400余吨,几乎全部按计划先期在郑棉期货市场进行套保,其中交割240吨,化解相当部分风险。其实这2家企业的做法都不算什么新鲜事情,但在当前形势下却属最佳避险经营之路,很值得其它企业借鉴,也很令人深思。
不过,11月24日再联系这2家企业时,他们无奈表示已暂停或者减量收购,待发展再行定夺。
四、棉农继续等待内地价补政策细则出台。
据国家确定的内地棉花价格补贴政策,2014/15棉花年度内地9省将按每吨皮棉对棉农补贴2000元的标准执行,但具体细则将由各自省份自行确定。在11月20日召开的“2014河北·衡水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信息培训会”上,省农业厅有关人士透露,河北棉花价补极有可能采取按(良种补贴)面积的办法补贴;这也和同日在京召开的内地9省棉花补贴座谈会上传出的“有望统一按面积进行补贴”不谋而合,只是补贴方式仍需9省自定。
按皮棉2000元/吨价补额度,折算补贴籽棉收购价0.35-0.37元/斤,按本年度河北省单产籽棉500斤计算,每亩补贴175-185元。本年度内地棉花价补额度虽和实行棉花目标价格的新疆棉区不能相提并论,但对于处于弱势群体,且是棉花产业最底层的棉农来说,仍具稳定民心作用,可以说棉农对补贴还是相当期盼的。自11月4日最早传出内地价补正式消息起,到现在为止当地棉农基本暂停籽棉交售,其期待心理可见一斑。
当前,当地棉农对以下3点较关注:一是价补到底按什么方式进行;二是价补何时真正实施;三是价补能否足额及时发放到棉农手中。如果以上3点真正水落石出,棉农心态最终得以平和,当地籽棉收购才能得以平稳运行。只有棉农真正认可收购价大量出手籽棉,才能安排生活和来年生产部分资金着落;只有纺企认可新棉加工成本价格,当地籽棉收购才能真正迎来本年度的购销两旺局面。这个时期的到来现在看来仍有些“雾里看花”,预计收购加工旺季的到来应在12月中下旬前后,亦即再迟后1个月时间,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