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政策影响,中国的制革企业生存前景如何?行业整体生产能力是否会出现下降?这种影响是否会传导到原皮国际贸易,造成国际皮革经济链的变化?
针对这些疑问和担心,中国皮革网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信息中心提供的近几个月来全国轻革行业经济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2014年5月份轻革行业完成产量5142.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9%;6月份完成产量5713.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7月份完成产量5410.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01%;8月份完成产量5131.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5%。从中可以看出,工信部规范政策的出台,对国内轻革整体产量环比影响明显,但与2013年相比,仍保持了增长势头。
数据显示,2014年7—8月,全国轻革行业完成产量中,河北省、浙江省、河南省一直保持三甲位置,三省总量占全国轻革产量的60%以上。数据表明,2014年7月,河北省完成产量1464.35万平方米(占27.06%),同比增长12.83%;浙江省完成产量1171.57万平方米(占21.65%),同比增长17.69%;河南省完成产量794.4万平方米(占14.68%),同比增长-1.2%。
2014年8月,河北省完成产量1183.73万平方米(占23.07%),同比增长13.82%;浙江省完成产量1048.38万平方米(占20.43%),同比增长2.84%;河南省完成产量964.08万平方米(占18.79%),同比增长1.41%。
另外,今年7月份工信部公布的淘汰落后和产能过剩制革企业中,制革企业的名单也在其中。不过,对比数据我们发现,虽然制革企业数有所减少,但其产能占比及生产力度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动。
以最具代表性的海宁制革为例:2010年以来海宁制革行业全方位推进制革行业环保提升,制革企业从38家缩减为8家,数量减少了70%以上。数据表明,海宁制革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但是产量一直稳步上升,逐步体现出规模效益。数据显示,海宁制革工业产值从2010年的30.7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3.7亿元,提前完成并超过了2015年预计的50亿元的目标。
来自统计数据以及制革重点区域的实际情况表明,中国政府制革环保政策以及标准的推广实施,在重拳整顿提升环保环境以及环保意识、环保技术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配置优质资源、促进产业集中健康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从行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塑造行业国际贸易持久竞争力的长远角度来看,整顿提升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