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全年发展预期目标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下半年经济形势分析
上半年,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这艘大船逆势而上,实现了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下半年,挑战依然巨大,任务仍然繁重,经济形势复杂性和严峻性不容低估,但机遇和挑战同在,优势和风险并存。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国经济将砥砺奋进,开创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保持一定发展速度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
两个“平衡点”、一个“结合点”既是判断当前和长期发展形势的着眼点,更是改革奋进的着力点。
经济增长7.4%、物价涨幅2.3%、城镇新增就业733万人……中国经济“上半年”成绩单令复苏之路并不平坦的世界经济为之一振。
8月1日发布的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这一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为51.7%,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升。
尽管经济复苏走势渐现,但挑战依然严峻。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面临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的叠加风险,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实体经济面临资金“饥渴”;房地产、金融、地方债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从国际形势看,全球经济仍处在危机后调整期,发达国家依然疲弱,新兴经济体持续低迷,地缘政治危机不断扰动全球经济。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保持一定经济增速是调结构和惠民生的重要前提。经济增速换挡期是不确定性上升的风险期,要防止经济增长出现惯性下滑甚至失速。”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不是唯速度的发展,而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包容性的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表面上是增长速度的换挡,本质则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我国经济要在中高速增长平台上良好运行,需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达到新平衡,关键要转变发展方式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坚持以改革为重中之重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下半年起跑发令枪刚刚打响,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央企改革试点推出、公车改革大幕开启、首批试点民营银行获准筹建、户籍制度改革推出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区分……
中流击水,不进则退。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深化改革力度不减反增,如同一条红线,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将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保持全年经济平稳发展,尤需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解放微观主体生产力。”张燕生说。
展望下半年,改革仍是重中之重,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将为中长期发展夯筑动力之源:
——简政放权含金量进一步提高。6月初我国取消和下放新一批共52项行政审批事项,直指投资创业、科技创新及扩大就业等增加市场活力、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下半年将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
——6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吹响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进军号。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今明两年是财税改革的关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取得决定性进展,税制改革在立法、推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基本达成共识。
——7月30日,《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公布,这项改革将成为城镇化推进以及教育、医疗、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发展改革的强大催化剂。
“这些改革近期将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兼顾更长远、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民生改善是落脚点 也是发展潜力所在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区间调控必须确保的民生“下限”。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37万人,同比多增12万人。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带动的创业激情,使新增个体私营经济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截至6月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32亿人,比2013年底增加1303万人。
王军指出,下半年我国将继续通过发展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鼓励创业、降低融资成本和为小微企业减税让利等措施,持续稳健扩大就业。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不减反增,棚户区改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铁路投资、教育医疗及社保改革均取得重要进展。
张燕生认为,下半年民生投入力度还会进一步增强。棚户区改造、中西部交通设施等投资短期能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福祉,中长期将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培育发展后劲,是下半年政策着力点。
谋定而动,行稳致远。要准确把握好中央关于两个“平衡点”、一个“结合点”的要求,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努力实现全年发展预期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