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大陆政府致力鼓励国内消费成长以抵消成衣出口可能放缓,预估在未来几年,中国大陆成衣零售市场将可望飙升。
最近出版的报告建议,中国大陆成本不断上升已经迫使越来越多的西方成衣品牌及零售商削减自中国大陆采购,并将成衣制造移往别处。
根据「Textiles Intelligence」报导,为因应此一趋势,中国大陆政府正力推鼓励国内成衣市场成长政策,以填补制造业因竞争力明显下滑所造成的缺口。
中国大陆成本上升,部分源于燃油成本及运输成本显著增加。同时,中国大陆工资上升高过其他许多亚洲国家水平。此外,由于中国大陆政府承诺考虑于2011-2015年期间每年平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13%,因此大陆工资成本势将进一步成长。
成衣生产转移的早期迹象已经出现在欧盟成衣进口趋势方面。2013年,中国大陆占欧盟成衣所有来源进口总值占有率从41.7%下降到40.1%,而前一年同期已开始大幅下滑。
然而,尽管中国大陆占美国成衣所有进口来源的市占率从37.8%下降至37.3%,其数量占有率虽上涨但因生产力增加导致价格上扬而大幅抵消了。
大体而言,成衣企业削减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并搬迁制程至其他低成本国家--主要是在亚洲地区。
事实上,2013年欧盟最强劲的成衣进口成长来自孟加拉国、柬埔寨及巴基斯坦等国的进口,而美国成衣进口市场成长最强劲的则是来自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及越南等国的进口。
中国大陆国内市场的成长潜力十分巨大。中国大陆在成衣的人均消费支出非常少,尽管近年来已有显著扩张,但与2012年德国、英国及美国平均人均消费约1,400美元相比,中国大陆在城市地区成衣的人均消费仅290美元,农村地区仅63美元。
如果中国大陆的成衣人均消费支出攀升至1,400美元,那么大陆成衣内需将达每年15,600亿美元,比现在高出许多!
上述额外的需求将远超过弥补任何可能的出口下降,因为此数字相当于2013年中国大陆成衣出口至所有目标市场约九倍之多。
因此,一些西方的成衣品牌及零售商正大举扩张在中国大陆的零售业务,以把握大陆国内需求的预期高涨商机,这是毫不令人意外的。
但是,中国大陆零售业最大的商机之一就在于电子商务,这在西方市场和日本也同样在迅速扩张中。举例而言,Burberry、Cherokee、Coach、Hugo Boss、Kering、Levi’s、Neiman Marcus、Uniqlo及Zara等,均已在中国大陆建立了网络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