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低迷态势压制国际市场需求
6月的棉花市场在浓厚利空氛围的烘托下,内外市场终难淡定,彼此如影随形,携手走下坡之路,上演着没有最冷只有更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戏码。
国际棉花市场经过了5月的大跌之后,在6月初着实安分了许多,市场更多寄希望于自身的调节和反弹,但利空因素接连不断,增产预期放大,ICAC与USDA两大机构均上调棉花产量和期末库存,中国需求的锐减和库存的释放对国际市场增压,美国经济的不景气抑制棉花市场的人气和信心。众多利空的聚集让棉花市场无力承受,以徘徊下跌行情回应市场。ICE洲际交易所棉花期货经过大跌后,有意展现反弹姿态,却无力触及高涨之位。主力12月份合约更多受增产预期影响,利空压力偏大,在77美分/磅处坚持了半个多月后,终难支撑,月底迅速回落至74美分/磅低位,使得盘面再下一个台阶。近月7月份合约在跌至83美分/磅的低点后,盘面自我调整需要,随反弹至91美分/磅,因面临交割,资金清仓撤离,盘面即刻连续跌落,6月末以80美分/磅的底部收盘。CotlookA现货指数先升后降,最高升至93美分/磅,最低下调至89美分/磅,价格的止跌企稳吸引了部分买家入市,提高了市场活跃度,现货成交有所增加,但随着价格的继续跌落,扩大了市场悲观预期,激起了更多观望情绪。美棉出口情况不尽乐观,出口签约量维持递减趋势,最后一周签约出口总量只有6500吨左右,较前几周大幅萎缩,而且中国连续零星签约,更加印证了市场关于库存上升、销售困难的预期,也是引发期货市场再次下跌的导火索。
国际棉花市场在宏观面和基本面利空氛围笼罩下,短期内棉花增产、销售困难、库存增加、消费低迷的预期很难消散,特别是中国市场的悲观低迷态势愈演愈烈,继续压制国际市场需求的改善,加剧市场下行的趋势和空间。
国内棉花市场在对政策的猜测中渐渐失去了耐心和平衡,外围市场的大幅走低和国内需求的持续不振,加剧了市场看空后市的预期。郑棉期货市场整体空头势力强大,行情跌多涨少。主力新年度1月份合约从上月末开始加速下跌,突破15700元/吨的前期低点,顺流直下至15260元/吨的新低,经过短暂的反弹后无力再上,继续振荡下行,6月末时再次考验底部支撑,目前陷入低位盘整状态,以观后市变化。近月9月份合约虽然有仓单紧张问题的支撑,但面对低迷悲观的大势,难挡下泄的洪流,从17400元/吨的反弹高点突破再下,月末收至17000元/吨附近,在大势利空和缺乏资金关注的条件下,想有所作为也难。其他各月合约走势相当,向下意图更多,持仓和成交不断增加,边跌边观望。
国内棉花现货市场需求的疲软和价格阴跌状况丝毫没有改变,而且随着传统淡季的到来更显惨淡,零星的现货自由交易已经少之又少,不断走低的行情让棉商不敢犹豫,降价或赔钱清理库存早已开始,看跌后市俨然成为市场一种共识。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引领市场步步跌落,现货流动仍以储备棉抛售为主要渠道,拍储成交量、成交比例和价格继续下滑。截至6月末,共计投入计划825万吨,累计成交204万吨,成交比例24%,旧国标下资源均价折328级合17200元/吨,新国标资源均价在16900元/吨左右,进口棉当月成交11547吨,均价在16600元/吨上下。抛储情况的继续低迷除与纺织用棉需求清淡有关外,还与国家在新棉上市前暂不调整抛储政策的消息有关,意味着再次降价抛售的希望渺茫,企业除了满足日常最低库存需求外,坚持随用随买。
纺织市场惨淡的行情有加剧之势,棉纱棉布因为下游消费的持续乏力而需求疲软,内忧外患的境遇愈演愈烈,原料价格下跌的趋势让订单情况更差,单小价低,利润微薄,客户不敢定,企业不敢做,只能随行就市。纺织企业按单生产,尽量消化不断积压的成品库存,产品销售不畅,资金回笼缓慢,以致企业保持较低棉花库存,对拍储保持淡定和理性。有关调查显示,约一半以上的企业降低了棉花库存和用棉量,企业转产、停产的现象有蔓延扩大之势。近期化纤、粘胶等非棉原料行情稳中有升,市场销售有所好转,吸引更多企业减少棉花用量,增加替代原料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