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备既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也是纺织行业改变传统生产模式转型升级的必要保证。6月15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主办的“全国纺织行业精益设备管理及技术进步研讨会”,就技术进步与转型升级、精益设备管理、纺织节能与信息化技术应用等话题展开了研讨交流。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这次交流会议对推动纺织行业设备技术进步进程和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了管理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
精益生产注重效率
精益生产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国际机动车研究小组用了5年时间,全面总结日本丰田公司等90余家汽车企业生产方式后提出来的。精益生产是相对大批量生产而言的,其注重时间效率,它的焦点是识别整个价值流,使价值增值流动并应用顾客拉动系统,使价值增值行为在最短的时间内流动,并找出创造价值的源泉,消除浪费,在稳定的需求环境下以最低的成本及时交付高质量的产品。
精益生产以准时制为核心,寻求以精益的方式进行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这种生产方式起源于日本的丰田汽车,早期的精益生产具有消除浪费、看板管理 、快速变换程序、团队合作精神、全面生产维护、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成本管理等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可靠性工程以及管理科学出现了新的突破,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不再是狭义上的设备技术的管理,而是更广义的生产力的管理。这种情况下,设备管理呈现出了设备管理信息化,状态监控和故障诊断技术应用,可靠性工程应用,从定期化维修向预知维修转变,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等新趋势,这些新趋势对纺织设备精益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持续改进是核心
精益生产方式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生产的好方式。它把消除浪费作为其核心思想,尽善尽美作为其追求的最终目标。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具有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时间、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减少库存、减少生产工厂面积等优势。
许多纺织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精益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强调精益制造。上海交通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系教授潘尔顺介绍,精益生产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件生产、大量生产、精益制造。精益生产包括了质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在这个体系里,设备精益化管理是精益制造的地基,其核心是“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他认为,精益制造不仅是一种方法,而且更是一种制造哲理,但它需要许多工序和方法的支撑。
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新产业发展部部长刘钢认为,精益生产的核心在于提高设备管理状态,只有好的设备没有好的管理是生产不出来好产品的。他认为,目前设备管理已经进入全生命周期管理阶段,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三个目标在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停机时间、降低备件库存。
中国质量协会高级咨询师刘天峰认为,制造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最高层次叫产品差异化的竞争,其次是价格差异化的竞争,这两个差异化都可以使企业获得微薄的利润。总体来说,差异化的产品只能由差异化的设备生产,离开了设备竞争优势,一切优势将不再存在。
重要性逐渐显现
众所周知,在纺织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装备的投资要占大半部分,对这些成本昂贵的装备进行合理的管理以及维护、保养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设备管理以及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设备损坏甚至提前报废的话,不仅会损失购入设备时的固定投资,而且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造成生产上的后续损失。
目前,许多国内纺织企业、纺机生产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设备精益管理的重要性。常州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刘金全认为,目前纺织设备管理中主要存在管理机构及制度不够完善、新旧装备使用存在脱节、设备保养不够科学等问题。因此,做好纺织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纺织机械,无论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还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华润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狄慧介绍了公司从点滴改善做起,将精益化管理的思想灌输到了每一个员工心里,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上的经验。她谈道,精益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消减浪费、提高效率。公司通过总结、归纳出了解决问题的8步法,即选定主题、把握现状、设立目标、分析主要原因、确定原因分析、措施行动、反复确认修正形成管理化标准包、形成以点带面的经验推广。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维护、专业保全等工作,使生产设备的时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一些重点机台的综合效率提高了17%,每年可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600余万元。
总体来看,精益设备管理对于我国的许多纺织企业来说,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有些相关概念(比如5S管理之类)虽然已经耳熟能详,但是真正可以做到位的企业却实少之又少。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行业转型升级之际,精益管理能否很好的执行下去,或许将决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同时,精益设备管理和技术进步也将成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跨越的有利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