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美国棉业高级代表团一行共12人本周来华访问。6月23日代表团成员分别与中国棉花协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发改委等官员进行会谈,并与行业媒体就共同关注的棉花问题进行了交流。
CCI会长李睿德先生(左一)、CCI主席庄宝琪先生(左二)、CCI执行总裁梁凯华先生(中)和CCI中国总监毛凯琳女士(右一)接受行业媒体采访
棉业政策调整 市场驱动加强
2011年9月,为应对暴跌的棉价,中国建立了棉花临时收储制度,稳定市场的效果当即显现。与此同时,国际棉价却持续下跌。由于国内外棉花价差巨大、纺织企业成本居高、竞争力降低,再加上国家储备棉巨量库存的难以消化,在行业强烈的呼吁下,今年2月,中国宣布持续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于9月终止,并于2014年下半年在新疆试行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这意味着国家对棉花价格“兜底”行为的终结,国内棉花价格将回归市场。
美国目前取消了直接补贴、反周期补贴和平均作物收入选择方案,而是专门为棉花建立一个累积收入风险保障计划。代表团团长、美国国际棉花协会(以下简称CCI)主席庄宝琪先生(Mr. John A. Burch)表示,对于美国农民来说,需要更加关注市场变化,因为保险只是提供一个补充性的保障,一切都是由市场决定。
从中美两国针对棉花的政策变动来看,棉花价格更加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驱动将更加明显。中国的棉纺织企业也将得益于新的政策,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将更加有利的状态。
面临化纤挑战 优势宣传不足
由于之前的价格因素,棉业市场受到化纤的挑战。另外棉花也面临着营销推广的挑战。当下,人造纤维做了很多的宣传,化纤怎么好,拥有什么样的功能性。CCI执行总裁梁凯华先生(Mr. Kevin Latner)表示,应该向更多的消费者宣传棉花的好处,让更多的消费者使用它。化纤实际上是石油的副产品造出来的,而棉花是自然产出来的。“我们要向消费者进一步宣传,让他们了解棉花。” CCI中国总监毛凯琳女士(Ms. Karin Malmstrom)说道。美国国际棉花协会和美国棉花公司共同进行的消费者调查中,有79%的中国消费者认同,棉质服装往往比合成纤维质地服装的质量更好。
在不久前召开的COTTON USA未来论坛上,美国棉花公司的技术代表向与会者介绍了棉纺织的新技术,棉制品在功能性方面不逊于新型纤维材料。“在美国,大家都知道一句话‘没有人会给婴儿穿化纤制品’。”CCI会长李睿德先生(Mr. Jordan Lea)补充道。
中美两国棉业 积极携手合作
媒体见面会上,庄宝琪先生介绍了本次来华的代表团成员,并表示和中国政府官员及行业协会的交流中,双方意见都表达的很充分。美国棉业一向把中国当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是美棉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年初,中国的棉纺织龙头企业浙江科尔集团有限公司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兰开斯特郡开设其第一家海外工厂。庄宝琪团长表示这对美国国内棉产业有很好的影响。目前美国境内,纺织厂棉花消费量为80万吨/年,科尔建成后,将达到120万吨/年,成为当地第一大纺织厂。
此次访华,美国棉业高级代表团还将开展为期一周的考察交流活动。这是自2006年中美两国棉花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的第五个的美国代表团。根据安排,代表团还将赴山东、上海等地参观考察,拜访当地纺织企业、检验中心、物流园等单位,并参观棉田、合作社、保税库等。中美两国棉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将有助于促进两国棉花贸易顺利开展。
(黄玮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