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炙热的阳光灼烤着大地,气温飙升到30摄氏度以上。
此时正是海宁最淡的淡季。火车站外,等客的出租车屈指可数,旺季时满大街喊着“去皮革城”的黑车杳然无踪。这个因皮革而被广为人知的城市,此时正在夏日的高温中昏昏欲睡。
不合时节的海宁皮革城此时是整个城市中最安静的一角。这种安静已经持续了数月,并且还将持续下去。最高档最豪华的品牌裘皮区大部分门店店门紧锁,标价6位数的水貂皮草孤零零地挂在模特身上。
还在坚守的店铺则不得不面对清冷和百无聊赖。即使是售价较为大众的普通皮衣和皮鞋皮包区域,这种冷清也随处可见。
而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冷清背后不仅仅是销售的周期,这个集进出口、污染、高档礼品于一身的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
冷冷清清
6月10日早上7点40分,海宁皮革城尚未开门营业。紧闭的大门旁,店面转让和厂房转让的信息贴在一起,几十名店长已经在门外等候,只等铁门缓缓升起,便立即进入商场,打开铺门,布置店铺,开始营业。
而如今仍这样积极的店员们还是少数,多数人姗姗来迟,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在这样的季节里,开店时间的早晚似乎对生意并没有影响,“来早了也没有顾客,干呆着。”一位店员说。
在A座一层的箱包皮具大厅,“男包每个150元,谢绝还价”、“女包特价销售,100元一个”的字条几乎出现在每家店铺内。上午10点,迪普皮具刚刚卖出一天内的第一个皮包,100元。
“既没有生意又没有利润,卖货的钱连人工的工资都不够,每天开门营业就是亏。”迪普皮具的年轻老板娘李小姐言语间充满无奈。作为皮革的“配件”,没有季节性的皮包和皮鞋也不得不受到皮衣销售周期的影响。
事实上,整个一层大厅都是空荡荡的。一旦有顾客表达了愿意购物的意愿,店家便会异常热情地开始推销,并主动降价试图多销售一些产品,“多卖一件是一件。”
“去年全年生意都一般,今年过年的时候好了一阵子,很快又不行了。这两年都是这样,淡季来得特别早特别快。”李小姐说。
长时间的淡季也同样困扰着男女皮装。在二层普通皮装销售区,店员们懒懒散散地坐在柜台边,看到有人进入就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搭两句话。只有当成团的或者操着东北口音的客人经过时,店员们才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瞬间精神起来,小跑着向店门外冲去。
“成团的顾客一般都手笔很大,不计较价格,看上的就买。以前总有这样的团,很多是一个人就买好多件呢。”一位店员表示。不过,如今这样的“购物团”已经难觅踪影了。
而在品牌专区,即使是海宁皮革城上榜品牌,也不得不暂时关门以躲过“寒冬”。商场内的“欧洲街”、“巴黎路”上,近一半的店铺闭门拒客,其中,圣盾、诗迪诺、和泰等知名商铺也位于其中。整个D座裘皮广场,品牌专区的4层几乎全部关闭,尚在坚持的一家店铺,老板表示已经整整半个月没有“开张”了。
皮草的冬天
生意冷清不是从天气渐暖开始的。
马年春节的头几天,海宁皮革城几乎是天天顾客爆满,80%以上的商铺保持正常营业。“市场里是全年无休,春节期间也是照常营业。”一位店主表示。对于从去年下半年就持续冷清的皮革城来说,作为传统皮革销售高峰期的春节,一定要把握住好的机会。
“我们店铺一年的租金就靠春节这几天挣回来,如果春节期间销售好的话,那么全年的租金就有着落了。”上述店主表示。
但就连不穿裘皮的当地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工厂店比起皮革城,一件裘皮就能差好几千元,还有质量保证,不像皮革城好多从广东拉过来的皮衣,质量都没有保证。”这似乎也是这两年皮革城生意冷淡的原因之一,不过皮革城内的销售员叶旭东介绍:“很多客户一来海宁就直接去了工厂,根本不来这里,觉得这里贵。其实都差不多的,我们也是工厂直接拿货的。”
近几年,直接到海宁的各工厂店购物,已经成了新的消费习惯。
浙江区域名牌浙江诺之服饰公司的销售员小张还记得,2013年过年期间,工厂店刚一开门瞬间就拥进200多名顾客的场景。“全都塞得满满的,都是人,根本顾不过来,连给顾客拿衣服开单都要一直喊着‘借过、借过’才能挤过去,一上午一个人就能开好几十张单子,就像皮衣不要钱一样地抢。”
不过,之后同样的场景就再没出现过。现在,空旷的工厂店平时连灯都不开,只有在顾客上门的时候,售货员才匆忙从休息室赶过来,开始接待工作。
而另一家区域名牌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伟祥发现,这一年多以来,高价位皮装销量不断下滑,销售份额从30%下滑至15%左右,而中低价位的皮装销量有所上升。
按照“中国·海宁皮革指数”信息系统监测,2014年5月第4周价格总指数报收于111.65点,环比下跌0.43点,环比跌幅为0.38%,指数小幅下跌,其中,服装类价格指数环比下跌3.89点,环比跌幅为3.44%。由于生意清淡,一些店面选择淡季装修。
在海宁皮革服装商会常务副会长吴陆明看来,受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影响,海宁的成本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近几年,原料皮的价格不断上涨,人工、房租等费用也在增加,但皮衣成衣的专业市场价格却变化不大,大部分还在2000元上下,成本的冲击使企业的压力增加不少。”吴陆明表示。
重要的是,订单也在不断减少。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皮具制造国家,皮具产品的出口额也一度多年连续位居轻工行业的首位。但由于成本的冲击,国外的客户都在向印度等低成本国家转移。在国内,受反腐以及经济形势影响,销售量也大不如前。
此外,环保压力也成为这个行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14年3月1日起实施的《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排放限值、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等做出明确规定。有专家认为,该标准可谓是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史上最严厉的标准,对于我国加强重金属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控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