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去年,国内六大运动品牌李宁、安踏、匹克、361度、中国动向和特步的存货分别为9.42亿元、6.89亿元、3.66亿元、4.09亿元、1.83亿元和5.37亿元,存货总量超过31亿元。
这一数据非常典型地反映出近几年我国服装品牌快速扩张、订货量与开店数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后果,而内需的进一步萎缩和国内信贷环境的收紧则成为压垮我国服装企业过高库存下现金流紧张、资金断裂的最后一根稻草。库存危机使得我国服装企业除降价甩货回收现金流以外没有其他道路可走。
另外,网络渠道及海澜之家、森马等平价品牌逆势表现良好。在入驻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的品牌服装一片哀鸿遍野的同时,淘宝等网络渠道销售的中低价位服装及海澜之家等价格亲民的服装则逆势表现非常突出,根据淘宝发布的数据,仅2013年双十一开端的40分钟内,服装类销售就突破10亿元,销售领先的除茵曼、韩都衣舍等淘品牌外,也都集中在实体店铺中销售表现良好的品牌如优衣库、h&m、杰克琼斯等,这些品牌共有的特征就是价格相对较低,性价比高。
而在众多的服装上市公司中,就其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财报而言,海澜之家表现显著超出预期,2014q1实现收入26.65亿元,同比增长 53.4%;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90.4%;而森马也实现了同比21.1%的净利润增长。这就说明,当下我国服装市场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对商场价格过高的服装无法需求,从而不得不将眼光和诉求转向其他产品或渠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目前我国品牌服装价格过高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商业地产泡沫严重、销售环节过多、商场返点过高、人工成本上升、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等等,归根结底是成本过高推高了终端价格。从分类来看,主要有租金、加工成本、库存成本和管理流通成本等四个方面。
因此笔者建议,在当下供过于求的大市场环境下,居民的消费承受能力更大程度上决定了服装终端价格,而非产品成本,因此,不管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手段,将价格回归到合理的消费者普遍能够接受的价格范畴,同时又保障企业有利润可言,是我国整体服装行业面临的必行之路。
另外,品牌服装企业整合纵向渠道,联手加工商,将加工成本通过合作共担的形式向加工商转移;合理定价,小批生产,充分意识到服装作为季节性产品的特性,控制库存成本。
不把网络销售仅仅当作打折甩货的渠道,而是深度融合网上网下环节,做好“实体+网络”的o2o模式,已经成为服装行业的业界共识,从这一模式中,借鉴得出品牌服装降低租金和流通成本的方法:服装实体店降低店铺面积(减少租金)和产品库存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展示作用,到店自动连入wifi官网,线上、线下双体验,并最终通过网络订货,将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从原产地直接寄送给顾客,而非实体店提货,这样就免去大批服装从原产地到经销商再到零售商的诸多中间环节,节省流通成本,且也有助于实现本文的另一观点:即品牌服装须实现网上、网下同价,不让网络渠道挤压实体店的生存空间,也不损害企业建立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