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在北京举办的“ISPO BEIJING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上,出现了李宁、阿迪达斯的影子。要知道,这个展览往年都是吸引来自全球600多家户外、冬季、极限运动方面的品牌参加。
李宁、阿迪达斯都不是首次参加这样的展览。“当时中国还没有一家户外品牌,不管是本土的还是国际的,没有一家过十个亿的规模。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一个?”李宁探索总经理胡南说,2012年底李宁的首家户外直营店就开始正式营业。
当时李宁公司将其户外产品线定位为“打造户外品牌新高标准,延伸李宁体育的现有业务”。这一年,李宁巨亏19.79亿元,这也是挽回败局的其中一个尝试。
在此之前的2011年,阿迪达斯的首家户外专营店已经落户哈尔滨,而此后在北部的户外店数量已超过30家。
“中国这个领域不像体育用品竞争那么激烈,但户外生活可能是人们未来追求的。”胡南说,“当时欧洲户外装备市场很成熟,所以这是个机会。”
不仅是李宁看中了这个机会,其他国内体育品牌同样开始进军户外领域。
去年10月,361°与北欧著名运动品牌One Way Sport成立了中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合资公司。而且361°持有70%股权,One Way Sport仅拥有30%股权。合作之后,361°推出了户外品牌“ONEWAY”,产品主要在大中华区销售,整个研发设计的团队主要来自北欧。
与此同时,安踏也在自己的店铺里试水户外系列产品。一直专注篮球的匹克则推出了户外生活系列。
也就是说,在继续清理库存、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各大体育品牌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已经是必然趋势,而户外成为他们必争的领地。
来自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户外用品分会数据显示这个市场正在快速增长。2012年,中国户外用品零售总额为145.2亿元,2013年达到180.5亿元,同比增长24.3%。更关键的是,由于中国户外处于起步阶段,其市场空间依然巨大,如果体育品牌现在布局,未来或许能成为其业务的主要增长点。
不过,一个事实是,户外产品制造成本高就造成了其价格昂贵。以著名户外品牌哥仑比亚为例,它的每件产品均在500元以上,高值冲锋衣2000至3000元,一套完整鞋服要花费3000元至5000元。但国内体育品牌为了迅速占领市场,就在价格上做了让步。
体育品牌们大多选择从低端切入。在京东商城[微博]销售的安踏户外产品,不管是冲锋衣还是户外登山鞋,其价格均在200元至300元之间,甚至有些促销的产品还在200元以下。这难免让人担忧产品的功能性,难怪有驴友认为,运动Logo的户外产品不入流。
而且,在国内体育品牌进入户外领域后,均有将其演变成时尚、生活、运动特质的倾向。也就是说,他们还是尝试将运动与户外融合,而非真正意义的户外产品。也许,对以二三线城市为主要市场阵地的国内体育品牌来说,这样做户外或许能是个机会。
“我个人觉得做户外产品的不宜像体育用品那样的速度去扩张。户外你要是用这种方式可能会出问题,可能从山崖上掉下来,可能是欲速则不达。”尽管进军户外,但李宁探索总经理胡南还是非常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