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台湾工业园区的一大片地域显得空旷。
这里预留的3万亩地将作为国际商贸城的选址,其中一期将有100多亩地用于建设服装批发城,准备迎接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商户的到来。
“现在与北京方面只是签订了框架协议,还没有最后定。”上述开发园区一位工作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说。目前河北永清县正在确定该商贸城的开发商,以便该服装批发城尽早动工。
无独有偶,距离该工业园往西以及西南分别为10多公里、30多公里的河北固安,以及高碑店的白沟镇,亦有类似的基地,也正在等候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商户。其中白沟镇甚至给出了5年免税的优惠条件。
三地争抢同一个服装批发项目,是目前天津、河北各个地方争取北京疏散非核心功能的一个缩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目前保定预备整合谋划34个产业园,全部用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周边地区的廊坊、天津武清等地也加入竞争。比如,天津拿出了145平方公里的未来科技城,准备承接北京高端产业。
但是高端产业北京或不会放弃。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指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可以转移的产业都已经转得差不多了,现在只剩下传统产业燕山石化以及部分新的新兴产业。
事实上,北京的企业,主要是在向全国转化,而转化要遵循市场规律。
据悉,近年来比如中关村(5.53, -0.10, -1.78%)在全国设立的分支机构和转化基地8300多家,中关村税收收入里面有四分之三来自于全国各地。
目前上述三地各区县对于输出和承接北京非核心功能转移的情况相对比较无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4月15日,京津冀三地发改委人士将举行闭门会议,专门讨论输出首都产业和机构等问题。此次闭门会议在京举行,下次将在天津和河北举行。
北京服装业转移地存在多选
截至2012年,北京市的批发零售创业人员达到124.6万,占全市总就业人口的11.6%。北京预备将上述低端产业迁移出去。
不过备选的地方可能更多。今年3月中旬,北京丰台区委书记李超钢透露,大红门服装市场今年有望率先启动搬迁,一些市场主体在东北的锦州、河北的固安、天津的武清选址并动工,通过产业转移,向外疏解人口。
他指出,大红门经营商户2万多家,从业人员13万人,年营业额超过500亿元。因为高额的经济利益,这里每平方米摊位的租金每天15元,与王府井(17.73, -0.20, -1.12%)地区大体相当,且“一位难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目前公布的河北廊坊永清县工业园区,以及高碑店白沟要承接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只是其中争夺项目的两个主体而已。
河北廊坊的固安县公主府乡,目前已经预留了5000亩地,准备用于京南服装工业基地的建设,其中首批项目占地100亩,2012年4月9日实施了开工。
上述产业基地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预计2个月后有消息,未来可能将承接北京南城大红门地区的服装制造和批发业。“目前实际服装城并未动工,现在来什么都看不到。”
上述说法和河北廊坊地区永清县台湾工业园区的服装批发城一样,仍待建设。
事实上,北京服装产业搬迁候选地太多,其实是整个北京大批产业迁移地太多的一个缩影。目前北京的科技、教育、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都有需要迁移出去,进而被“抢”的可能。
以科技产业为例,除了廊坊目前有科技产业园外,保定目前确定的白洋淀科技城,就准备了240平方公里,起步核心区34平方公里。
天津市政府在4月8日召开了第29次常务会议,研究了《天津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预备拿出天津宁河县145平方公里的用地,来承接北京高科技研发成果转化。
对此,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指出,目前天津承接北京高科技产业的配套能力强一些,河北则相对不足。
原因是,河北过去重化工业比重比较大,腾出空间来发展新的产业,需要时间。比如像医疗、教育、商业、娱乐、环境都要跟上,“否则配套能力比较弱,可能使得这些转移过去的企业死掉。”他如是表示。
但是他承认,备选地很多,实际上还是有方向的。“从北京亦庄到廊坊,到天津武清,以及滨海新区新区,这个京津塘可以有一个科技产业带。”他说。
功能疏解雏形部分形成?
张贵到过天津武清和廊坊等地的科技园区考察。
他发现在京津塘沿城际铁路一带,已经在初步形成一个高科技产业带,很多高科技企业已经驻扎。
比如前不久他调查了解到,像阿里数据处理中心、58同城、唯品会等等一些电商和互联网企业,已经在武清落户。这些企业之所以选择这,是因为北京城区的成本越来越高。而更早的时候,像当当网[微博];唯品会、酒仙网等也均在与河北廊坊接壤的天津武清落户。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说,离北京更远的天津滨海新区,就吸引的北京企业不多。
今年4月9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公司决定落户天津滨海新区,预备成立物流公司,实施冷链物流、进出口、装备制造等整体发展。
张贵认为,沿京津塘形成高科技产业带,已经是一个趋势。另外,像南苑机场搬迁到新机场,使得北京大兴和河北固安以及周边地区或将形成临空产业园区,此没有疑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由于北京301医院早已在保定下属的涿州建立了医院,涿州目前已经积累了一些医疗资源。该地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的可能性比较大。
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指出,依托301保障基地落户,涿州可以向制造链条延伸,发展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向服务链条延伸。“围绕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包括养身休闲、健康管理等,把医疗健康这一独特功能做大做强。”
另外,像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在保定建立分市场,有航天企业在涿州建立航天临空产业,这些都有望成型。
不过仍有很多规划难以实现。
比如保定提出的34个产业园(累积1000平方公里左右)承接北京非核心功能转移,规模或许偏大。此外,保定称还要建设京南大学城,已经与北京中关村、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分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官方数据显示,保定去年与央企合作项目共33项,总投资710.96亿元,项目涉及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航天航空等多个行业和领域。近期保定市政府,以及一些央企均对于合作的意愿比较大,不过很多转移能否成功是一个问题。
国家发改委国土所所长肖金成指出,1000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主城区面积,1平方公里1万人,这总共可以承接1000万人,显然太大,因为保定没有这么多人。
而过去北京周边地区建了那么多大学城,其实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比如廊坊大学城。主要原因是,该地没有知名高校,而原高校老师不愿到这些地方教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地方政府认为建了大学,搞了科技城,科技城会促进经济发展,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的。“不要总是采取计划的方式,总是用行政的方式去做,政府做政府的,学校学校的,学校自认而然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京津冀难做主
目前京津冀三地都已经认识到疏解和承接北京非核心功能的存在较为无序的状态,往往由于各说各话,很难达成一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从4月15日开始,三地将分别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由三地发改委人士共同举行内部沟通会议,讨论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和承接的问题。
目前廊坊和保定分别有专班人士对准几百乃至上千家预备转移产业的企业进行接洽。北京也在加紧研究哪些非核心功能可以转移,以及转到哪。
有意思的是,有媒体报道的200多家北京给河北、天津的企业名单,已经被北京否定。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北京今年的确要淘汰300多家企业,北京已经对几年停产的部分企业分批进行了补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记者发现这些企业大都是钢铁、水泥、建材等污染厂家。有进入上述名单的企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确已经给了补偿且停产,但是是否搬迁到周边地区,目前还没定论。
肖金成则认为,北京大部分工业企业都该搬迁出去,包括燕山石化、燕京啤酒(6.97, -0.05, -0.71%)和现代汽车等,因为其占用空间,而且也耗水。下一步是应该通过增加成本的办法,把旧的制造业企业逐步迁移出去,但是不新增加新的制造业。
“但是污染企业不是迁移的问题,肯定不可能到河北当地,应该淘汰。”他说。
根据了解,目前北京已经不再批准新的工业用地用于制造业发展。因此北京原有的工业企业如果要扩产,必须到周边寻找空间。
河北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专家宋树恩则认为,北京潜力大的主要是服务业,这才是河北和天津最看重的。“但是企业要搬出来,这需要企业自愿,而且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包括河北本身自己也要做统一的设计。”
目前北京地区共有普通高等院校89所,其中中央部属本科院校36所,市属本科院校28所, “211工程”院校26所,“985工程”院校8所,分别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
另外北京72家三级医院有35家在三环以内,接近全市总量的一半;有54家在五环以内,占全市总量的75%。上述大学医院都存在部分搬迁的可能。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1日公布2014年工作要点就指出北京今年将统筹调整京津冀医疗资源布局,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北京周边地区发展。
不过,尽管北京周边地区和北京高校和医院有合作的说法,但是实际外迁到周边的并不多。像中央民族大学已经启动搬迁到北京丰台区的工作,而不是周边地区,其他多个高校将搬往北京郊区。
所以这些学校或许不会搬到廊坊以及保定和沧州,根据一位人士的说法是,“搬迁地太远后,教师很不方便教学。”
赵弘也警告说,企业搬迁到周边地区,如果没有便利的交通通道,将会流失大批的优秀员工。
有意思的是,北京目前拟保留的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都市工业等六大工业行业,正是天津未来科技城所需要的产业。北京预备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天津、河北省环京市、县合作,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园。
不过北京一些高科技企业不一定会愿意转给河北和天津,而是主要面向全国辐射。
比如2012年中关村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达到8300多家,比2011年新增2600多家分支机构。目前,天津已经有300多家中关村科技型企业的分支公司。河北2012年是260多家,2013年肯定也会突破300家。
北京方迪经济研究院研究总监陈智国指出,北京有一个产业调整目录,但河北不一定想要,另一方面对北京区级、镇里纳税比较大的企业,未必真舍得让走。
但是这两年,京津冀产业转移有明显的变化,真正走出去有不少高科技企业,而且更多的是企业主动的选择。
首都经济应该在全国产业发展体系中,起到“引擎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北京与京津冀的合作,乃至与全国的产业合作,更重要的不在于产业类型,而在于产业环节,无论是哪个产业。”陈智国说。
天津市委党校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臧学英指出,产业转移的路径需要按照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市场运行规律、当地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顺利进行。
“北京有金融中心的角色,未来北方的金融中心,肯定要仰仗北京和天津共同来打造,北京可以把一些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业务向天津转移,而天津可能相应的一些金融业务向北京转移,这样两地可以协同发展。”他说,“企业究竟转移到哪里,不是由政府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