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梨园镇村民刘桂红,五年前还是在家接散活的编织女工,经过几年拼搏,她从编织发展到时装,有了能进出口的贸易公司。在英国,她的服装挂进了专卖店。
小生意结识新搭档
“1楼是展示,2、3楼有影棚和打板间,地下是成品出衣区……”三层小楼里,衣架上挂着各色服装,设计高贵、典雅。这栋别墅,是刘桂红去年租的,简单装修后,将服装设计全部从梨园村搬了过来。“原来我们在地下室加工服装和编织。”刘桂红笑开了:“编织由姐妹们拿回家去干,这边专做服装,如果客人来看也显档次。”
刘桂红曾经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最开始我给人串珠子,就挣个加工费。”2008年,为了经营方便,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刘桂红成立了北京丽人岛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自己当上了社长。
编织社的生意走上了正轨,不愁接单,但利润却很薄。
2009年,刘桂红认识了新加坡留学归来的毕婉茹。小姑娘交给刘桂红一单手艺活,将近100件,却只有600块钱的加工费。而且刘桂红和姐妹们都不会做这种头饰,要重新学习。
“这活利润非常小,又紧着要。但人家既然找到我了,就是信任我,我必须接。”刘桂红就召集了几个姐妹一起学习和加工。两天两夜,终于赶制出来了。刘桂红把600块钱分给了姐妹们,自己分文未取。
交货那天,毕婉茹来拉货,当她知道刘桂红连夜赶活时,在门口偷偷哭了。从此,两人正式建立了合作关系。私下里,二人还以母女相称。
几单生意过后,两人一拍即合,联合成立了贸易公司,刘桂红为法人,毕婉茹负责国外业务,拓展销售渠道。
小枕头叩开海外市场
巧娘手工活出国,以前最多就是贴别人的标签,赚点加工费而已,产权都是别人的。刘桂红看着,心里也起急。
去年,刘桂红将目光瞄向了制作“玲珑枕”,丈夫刘向东看她不吃不睡地研究,也帮她琢磨起来。“玲珑枕”属于濒临失传的民间稀有手工艺品,别名“御枕”,曾经是宫廷或贵族的必备用品。一个月后,夫妻俩终于研究出了适合人体学的“玲珑枕”。产品一经推出,订单不断。
巧合的是,去年串亲戚,刘桂红接触了意大利孔子学院的丁老师。丁老师一眼就相中了这八面玲珑的小枕头,便带了几个回意大利,随后又买走200个。这些以“天一锦”标注的玲珑枕第一次走出了国门。
光是玲珑枕还不够,刘桂红又琢磨如何在服装领域闯出自己的天地。可刘桂红没有任何美术基础,虽然手巧,但对于新颖的样式、时尚的颜色却把握不准。
镇妇联主席康秀清这回又出主意了。康主席和毕婉茹不约而同地建议:“你儿子不是中央美院毕业的吗?学的又是美术专业,你让他帮你设计,这不是早就注定好了的吗?”刘桂红一撇嘴:“那毛小子知道什么,别给我捣乱了。”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刘桂红还是试探着邀请儿子加入她的事业。为了支持母亲,儿子刘鹏辞掉工作加入编织社。
“天一锦”旗下于是就有了生产手工制作的玲珑枕和服装,刘桂红先把专卖店开在了英国。“中国风的衣服和饰品,到了国外特别受欢迎。”
手工定制时尚服装
走出国门的刘桂红不满足。
北京市组织的相关创业培训,只要有机会,刘桂红就争取参加。“妇联帮了我不少忙,这些年我参加过很多培训,报关、出口等政策我都学习过,除了英语不怎么好,其他都拿得起来。该有的证书我都有了!”刘桂红凭借着贸易公司这个平台,加上自身努力,今年又将巧娘手工活的业务拓展到了私人定制。“公司要发展才能经久不衰,说白了,我手底下百十来号人等着吃饭呢!”这个名为“Style-A”的服装品牌,如今已经在英国注册。和“天一锦”主打中国风不同,这个品牌主营时尚服装,全手工制作,精选上等材质面料,已经在伦敦的专卖店销售。
“原来一年挣几千,后来干得好的一年能挣几万。现在我们做起了服装,手工活当然也没扔下,去年一年的流水就上千万,这在原来真是想都不敢想。”看着架子上成排的成衣,刘桂红不免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