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品,做纺织生意,纺织面料网
 
中国纺织品网手机版 » 资讯 » 纺织要闻 » 正文纺织要闻 国际纺织 企业新闻 纺机设备 市场行情 行业研究 家用纺织 纺织科技 纺织贸易 人物访谈 中国轻纺城 政策法规 展会新闻 纺织知识 

渝派服装发展遇寒流闯“三关”将获新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纺织品网   tex.org.cn   日期:2014-01-03

  困境:至目前,朝天门渝派服饰精品城300多家商户中,亏损的占80%,基本持平的约15%,真正盈利的不过5%。

  症结:1、本地产业链严重不完整。2、“居无定所”,企业四处“流浪”。3、设计师工人双缺。

  突围:垂直整合:今年初,朝天门500多家服装企业的老板抱团成立了一家名叫“尚盟”的公司,开始了垂直整合的尝试。该公司已于今年12月与巴南区签约,在该区麻柳沿江开发区投资35亿元,打造重庆时装产业园。同时,针对人才培育和引进困难,政府部门也已经开始伸出援手。

  重庆时装产业园项目位于巴南区麻柳工业园区,占地约1460亩,是西部最大服装产业园。作为推动这一项目最积极的力量之一,今年上半年,重庆朝天门市场服装企业协会的代表前往时尚之都巴黎、米兰,与当地服装行业代表进行了接洽。待产业园建成后,将从巴黎、米兰引进高端品牌设计师,量身打造适合中国市场的时尚服装,争取把渝派服饰从品牌做成名牌,扳回上世纪中后期渝派服装在国内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最快明年,重庆500多家服装品牌企业将携手进军电商行业。按照目前的设想,这些品牌企业将在京东、淘宝等购物网站上抱团设置专门的渝派服饰页面,向消费者整体推荐优质、时尚的重庆本土品牌服装。

  渝派服装正经历近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

  渝派服饰协会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朝天门渝派服饰精品城300多家商户中,亏损的占80%,基本持平的约15%,真正盈利的不过5%。

  与此同时,一批服装老板开始转行。据了解,朝天门渝派服饰精品城里,最多时有四五十家门面空置。

  尽管如此,渝派服装的坚守者们仍然选择相信未来。他们梳理出围绕行业发展的三大“症结”,开始了新一轮的“突围”。

  症结1:本地产业链严重不完整

  “我们并不愁订单,愁的是没有配套企业。”朝天门市场服装企业协会会长牟卫称,本地配套产业缺失,是困扰渝派服装的症结之一。

  上世纪80年代,重庆曾是西部最大的纺织印染基地,但如今,每年需运到外地进行印染加工的“重庆造”纺织面、辅料,占比高达85%。即便是本地能生产的棉、麻面料,大多也需要去外地“走一遭”,方能满足成衣生产的要求,至于中高档面、辅料,则有超过八成需从沿海采购。

  此外,像毛领、线绒帽、拉链、羽毛等配饰,甚至纽扣等成衣生产最基本的材料,也都需要从沿海采购。从派人选料采购到运回重庆,仅运费一块就会让成本往上走5-10个百分点。

  运费之外,让渝派服装老板们头疼的还有时间。

  服装是季节性极强的产品,每到换季,谁的新品能第一时间“挂”出来,谁就能抢占市场“制高点”。如果大多数面料、辅材都需要去外地采购、定制,要实现从设计到上市的高效率,实在是件很难的事。

  “服装产业产业链很长,环环相扣,缺哪一环都不行。”渝派服饰协会会长宋显阳表示,产业链不完整是困扰重庆纺织服装业多年的大问题。事实上,在服装样式等方面,自主设计的渝派服装并不输给沿海。

  症结2:“居无定所”,企业四处“流浪”

  没有标准的、固定的大规模厂房,是渝派服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老板们的另一大心病。

  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重庆有服装加工企业3800余户,形成规模的不过200来户,其中九成是最早入驻朝天门市场的批发商。这些最初从事服装加工的企业,大部分分散在南岸四公里到巴南沿线,要么租农房作厂房,要么租农民土地建临时厂房。但在城市不断扩容的大背景下,不断搬家,成了这些企业共同的痛苦。

  重庆紫月奴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易林说,建厂10年来,他先后在南岸六公里、小泉等地搬了3次厂房。每次搬迁,设备、装修都要重新来过,损失巨大,而且这还没算停工造成的损失。

  紫月奴还不是搬得最频繁的。

  “卡娜磊诗”搬家6次、“安吉妮娅”搬家4次……牟卫告诉记者:仅在朝天门,有自己品牌、上一定规模面临搬迁的企业,至少也有300多家。

  居无定所的“流浪”状态,使渝派服装很难定定心来做大做强。据了解,我市曾出现过一些所谓的服装工业园,但不少服装企业入驻后,才发现“味道”不对:一旦园区周边环境成熟,土地增值,它们几乎无一例外会遭遇“过河拆桥”,因“园区升级”等理由被变相赶走。

  症结3:设计师工人双缺

  没有梧桐树,难请凤凰来。企业生存环境不佳,招贤纳士自然也困难重重。

  易林表示,他曾以月薪3万加提成的优厚待遇,谈下一位深圳设计师。结果这位设计师到位于六公里的车间看过以后,头也不回地走了。这样的例子,朝天门上千家服装加工企业主几乎都遇到过。

  另一个严峻现实是,除了高端人才,就连有经验的成衣工人,在重庆也是“稀缺货”。重庆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尚福称,目前本地服装行业技术工人的需求缺口,至少是1/3。除前述原因外,本地人才培训跟不上也是很重要的一条:本地高校缺少服装系或服装学院,仅有一些中专、职校等培训机构开设有缝纫等专业,而一名熟练成衣工人的养成,从进厂起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本地服装企业上班的工人,年龄大多在40岁上下,根本没有年轻人。一些企业主表示,由于工作辛苦,昼夜颠倒,80后、90后几乎已没人愿意干服装加工。

  突围:学笔电搞垂直整合

  摸清症结后,渝派服装已开始寻找对策并付诸行动。

  牟卫介绍,在一次渝派服装企业的内部聚会上,几位老板闲话重庆笔电产业,说到重庆通过引进惠普、富士康等“龙头”,垂直整合大量配套企业落户重庆时,突然迸发了灵感:服装产业能不能也来一次垂直整合?没有可引进的“龙头”,那就联合起来创造一个!

  今年初,朝天门500多家服装企业的老板抱团成立了一家名叫“尚盟”的公司,开始了垂直整合的尝试。该公司已于今年12月与巴南区签约,在该区麻柳沿江开发区投资35亿元,打造重庆时装产业园。

  尚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均才介绍,重庆时装产业园不但将成为渝派服装的根据地,还将为引进上下游企业预留空间。到2015年,这里将形成“研发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展会营销-品牌孵化”的全产业链集群平台。届时,困扰渝派服装的产业配套缺失和居无定所问题,将一并得到缓解。

  针对人才培育和引进困难,政府部门也已经开始伸出援手。

  在市经信委的支持下,去年12月,重庆市服装设计师协会正式成立,由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梁明玉担任协会主席。梁明玉介绍,协会将通过各种服装职业培训、技术交流活动,开展服装设计等咨询活动,宣传和普及服装设计知识,传播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推动重庆服装产业发展。

  对产业工人缺乏的问题,市社科院研究员陈悦表示,重庆并不缺少基础性人才,很多高职、中职、技校都开设了服装专业,但毕业生中真正有机会到本地服装企业工作的并不多。因此,本地服装企业在现成熟练工难找的情况下,不妨降格以求,从头培育本地产业工人队伍。

  500多家渝派服饰要抱团“触电”

  说起渝派服饰,不少人会想到朝天门市场那些数量众多的低端服装品牌店。日前,重庆时装产业园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最快明年,重庆500多家服装品牌企业将进军电商行业。

  重庆时装产业园项目位于巴南区麻柳工业园区,占地约1460亩,是西部最大服装产业园。作为推动这一项目最积极的力量之一,今年上半年,重庆朝天门市场服装企业协会的代表前往时尚之都巴黎、米兰,与当地服装行业代表进行了接洽。待产业园建成后,将从巴黎、米兰引进高端品牌设计师,量身打造适合中国市场的时尚服装,争取把渝派服饰从品牌做成名牌,扳回上世纪中后期渝派服装在国内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最快明年,重庆500多家服装品牌企业将携手进军电商行业。按照目前的设想,这些品牌企业将在京东、淘宝等购物网站上抱团设置专门的渝派服饰页面,向消费者整体推荐优质、时尚的重庆本土品牌服装。

  专家意见

  要抱团,更须培育出领导品牌

  说起“渝派服装”,人们会想到以“天派”、“树王”、“段记”为代表的男装,以“纤”、“梦之诗”为代表的女装,以“永佳”为代表的针织、羊毛衫品牌。

  “但真正被市场认可的国际品牌,甚至国内品牌都少之又少。”重庆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尚福说,因为各自为政,重庆目前3820家服装企业,规模上亿的只是凤毛麟角,有影响力的大品牌更是少之又少。就算是资格最老的段记,员工总数也只有600人。

  值得一提的是,服装业曾是重庆的标志性轻工业之一,也是重庆引以为傲的一张名片。上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重庆服装业主要靠出口取胜。那时,“凤凰”、“九龙”等一大批重庆服装走向全国,跨出国门,“重庆造”服装一度出口到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利税和总产值一度在国内排名第五。


  不过,当时的渝派服装,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最主流的经营法则是以量取胜。而最初创业的重庆民营服装企业,对树立品牌也并不大重视。“重庆服装业最辉煌的那个年代,本地企业,包括一些上规模的企业,主要是为国外企业做贴牌。”陈尚福说。

  “目前,渝派服装在全国的地位,好比中国服装在全球的地位。”品牌营销专家李光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是在重庆还是在全国,服装业都是典型的“灌木多、乔木少”。

  他认为,渝派服装要壮大,企业可以选择两条路。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尝试通过各种平台,如卖场、电商,做终端销售,直接面对消费者,把握市场动向;中小企业可以考虑抱团,形成积聚效应,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提升整体竞争力,寻觅更多商机。

  李光斗表示,渝派服装抱团成立平台公司,是渝派服装从小、散、弱走向壮大的一次机遇,但必须由形式上的联合,尽快形成真正的联盟,并培育出一批叫得响的区域型领导品牌。

  中国著名设计师黄李勇则表示,不少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渝派服装在二、三线城市占有较大市场份额。这是好的一面,但如果企业因此只盯着眼前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而不是放眼长远,这样的局面能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抓紧时间树立渝派服装品牌,将有实力、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师和企业推向国际,才是渝派服装摆脱困境、走向强大的“正解”。

  观察者说

  抓垂直整合就是牵服装产业的“牛鼻子”

  如何做精做细、做大做强重庆服装产业?这是一个困扰重庆服装业界多年的问题,如今有了产业抱团“垂直整合”来破题,自然值得关注和期待。

  由28家本土服装企业携手打造产业园区,整合资源共享平台,这对加快推动重庆服装业的提档升级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然而基于现实考量,不可否认,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重庆服装产业无论在经营模式、品牌塑造,亦或在发展理念、时尚引领上,都还处在落后的位置。

  知不足然后知后进。搏浪远望,渝派服装可以总结各地的发展经验,吸取教训,凭借后发优势赶超,打出“重庆创造”的品牌力。应该说,重庆服装企业抱团发展成立园区,替代“单打独斗”模式,既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更是尊重市场规律的结果。抓垂直整合,就是牵起了服装产业的“牛鼻子”,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将“小舢板”组合成“联合舰队”,逐步推动本地服装业从小散弱向大而强演进。

  它山之石

  石狮服装城

  福建石狮服装城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也是“闽派”服装产业的发源地及其集散地,业已自发形成一条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涵盖纺织、漂染、成衣加工生产、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并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第一批授予的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也是福建省首个国家级服装名城。

  石狮服装城的成型及成功运营,有效整合了区域内一盘散沙式的众多优势资源,优化了区域内产业布局,构筑和完善闽派服装产业链。依托石狮的产业优势,石狮服装城以增强产业和企业竞争力为立足点,大力发展特色经营,以此来壮大规模,建立了以本地休闲服装服饰为主,各种品类服装齐全的一级服装专业批发市场。

  柯桥轻纺城

  绍兴柯桥轻纺城位于浙江绍兴,总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其中在建56万平方米),经营者1万多户,营业用房1.5万间,基本租金为60万到70万/年。经营面料3万余种,日客流量10万人次,产品销往173个国家和地区,常驻境外代表机构273家,常驻境外采购商2000余人,2005年成交额276亿元,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也是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

  围绕轻纺城的经营,绍兴打造了商贸服务、商务休闲、物流等全方位的服务配套;以金柯桥大厦为核心的商贸服务区,辐射全县经济的商贸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涵盖商业金融、会展资讯、餐饮宾馆;以瓜渚湖为核心的商务休闲区;以中国轻纺城国际物流中心为基础的全球纺织品物流中心;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为主的产业展示窗口和纺织品贸易平台;以“中国纺织品网”和“网上轻纺城”为主的信息平台和网上贸易平台;以“中国轻纺人才市场”为主的纺织品专业人才交流平台。


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纺织品论坛]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更多关于: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ICP备1000871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