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谋划建设 发展全面提速
从2009年,河南就开始谋划产业集聚区建设,全省规划建设了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根据《2013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今年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全面提速,重点引进100个以上龙头企业,打造100个特色产业链,实施1000个以上重大项目,形成10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今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河南省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办法的通知》,最终确定省首批18家示范集聚区。
10月30日,在“2013年河南省承接纺织服装鞋帽产业转移对接洽谈推介会”上,副省长赵建才指出,河南已进入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期。当前,河南投资消费需求巨大,特别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的全面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河南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板块和众多商家投资热土。会上,共签约70个项目,投资总额385.2亿元,合同利用省外资金374.3亿元。这些项目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二是质量高,专业性突出;三是集中布局各类园区,呈现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积极承接转移 推动产业升级
尉氏县产业集聚区是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其规划面积18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5平方千米。目前,已形成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
“完善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依靠高品质的产品占领市场。”尉氏服装企业河南福甬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前两年,遵循上述发展战略,尉氏生产的服装已经摆上沃尔玛、家乐福的欧美店铺货架。
记者在福甬公司生产车间看到,这是一家全能型服装企业,从纺纱、织布、印染到服装,一条龙生产。更让这家企业自豪的是,宁波福甬落户尉氏产业集聚区3年,投资12亿元建成的这一项目,打破了长期束缚尉氏纺织发展的印染瓶颈,一个龙头舞动了一条产业链。不仅使其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而且提升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目前,该县纺织服装企业从2009年的29家发展到63家。其中,8家企业分别与美国琼斯、法国迪卡侬、香港利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姻,生产国际知名品牌服装。2012年全县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108亿元,利税10亿元,吸纳就业3万人。
虞城是“中国木兰之乡”,“木兰纺织”远近闻名。作为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乔治白服饰公司不仅给虞城带来了一个年产20万套高档西服、100万件衬衫的大企业,更发挥了“雁阵效应”,吸引了顶森服装、甲马服饰、英迪曼服饰等36家纺织服装及其相关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河南和合股份投资3.69亿元的年产3000万件服装项目,已在虞城开工奠基。预计全部项目达产后,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规模可达200亿元,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
周口市承接产业转移,先后引来台南制衣、依诺制衣、宏扬制衣、河南鼎泰丰集团、江苏风之韵等服装企业。台湾9家制鞋企业落户河南,成为全省轻工消费品出口增长速度最快、出口量最大的产业。
正是这一个个企业、一条条完整的链条,让河南纺织正在实现转型升级。
目前,郑州、南阳、新乡、许昌、安阳、商丘等省辖市对河南纺织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周口市成为河南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已形成产能1550万双,年产值15亿元的规模。新野、滑县、尉氏、淇县、偃师、项城、新密等县(市)纺织产业集群发展迅猛,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全省14个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郑州特色纺织服装综合功能区建设初具规模。
明确发展方向 完善市场体系
谈及未来河南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河南省商务厅厅长焦锦淼表示,当前,国际国内纺织服装鞋帽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河南将紧紧围绕发挥优势、优化结构、技术引领、龙头带动、集聚发展、扩大就业的总体要求,以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纺织产业体系为主线,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突破印染瓶颈制约,培育高端知名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努力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市场体系完善、空间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
“近期将重点推进夏邑、新野、尉氏、扶沟发展全产业链纺织服装集群,布局建设高水平印染和中高档面料项目,促进纺织和染整一体化发展。推进安阳、鹤壁、新密等发展服装产业集群,沈丘发展聚酯网产业集群。”焦锦淼说。
河南将重点建设以郑州为中心,1小时经济圈的服装配套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周边、配套能力强的服装配套产业制造基地。加快建设郑州纺织品服装物流中心、贸易中心, 推进安阳、南阳、开封、商丘等市特色纺织品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建设成为集生产、物流、交易、批发为一体的纺织服装物流功能区,形成“终端产品—生产加工—原材料”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