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摘了,市场为何不给力?
业内人士认为,棉花调控之手没有到位。
棉企收不起,棉农卖不起
往年,进入10月份,售棉旺季就来临。今年则是另一番情形。
“过去,棉花一开摘,棉贩跟着上门。今年少见棉贩身影,偶尔有上门的,也是探探行情,并不成交。”18日,公安县斑竹垱镇永丰村1组农民周家华说,国庆节前摘的2000多斤籽棉堆在家里,卖不动。现在,他不敢请人工,只能将棉花凉在田里。
“因为棉花品质下滑,达不到国家收储标准,棉企不敢收。目前籽棉收购价格平均4.18元,价太贱,棉农惜售。”荆州市棉花协会负责人说,棉花开秤已2个多月,交易冷清。
省棉花协会统计显示,目前全省60%棉花已采摘,但交售不到20%,明显低于上年。
“棉花交售进度缓慢,与今年棉花收储细则调整也有很大关系。”业内人士认为,棉花新国标严格,棉企交储难度增加。
比如,一批交储棉花120包,要是发现其中两包掺杂异性纤维,则整批不能交储。还有一个客观因素,长江流域棉花基色偏黄,尤其今年受旱,淡点污棉比重大,因而交储受困。此外,棉企今年融资成本高,新制定的交储保证金由300元/吨提高到500元/吨,增加了棉企收储成本。
棉企受困新国标,棉农受困棉价低,棉市陷入“收不起,卖不起”的尴尬境地。
库存过大,棉价走低
国家于2011年9月1日起实行棉花临时收储,起因是棉市不稳定。
2010年,籽棉价格一度达到7.5元/斤,那时棉市热得烫手。好日子不长。从2011年3月份开始,棉花价格调头走下,一天一个价,至5月份落至4元。没有来得及吐库存的棉花企业吃尽苦头,棉农不得不将囤积的棉花低价出货。
为何出现这般过山车行情?因为进口棉花价格低。
“近两年,国际棉价比国内棉价低3000元/吨左右。”业内人士说,因为价格,我国棉花缺乏市场竞争力,不仅出口受阻,也丢失国内市场份额,纺织企业热衷于争取进口配额。
现在,国家收储价20400元/吨,比现货价高出2000元/吨,导致国内棉花只能走收储这条路,库存量增加。这几年,各种化纤替代品层出不穷,棉纱需求降低,因此棉花去库存乏力,棉价走低。
由于比较效益低,近几年,我省棉花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今年,全省棉花面积为678万亩,较上年下降4.4%。
棉花直补,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棉花生长周期长,费工费时,机械化程度低,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影响大,棉农生产积极性不高。
据测算,籽棉盈亏平衡点在4.2元/斤。从目前市场价格来看,棉花对棉农来说,犹如一块鸡肋。
面对棉市不振,省棉花协会一直在寻求良策。
“目前,如果交储通道不打开,籽棉价格将进一步下滑。要加快棉花收储入库进度。”省棉花协会有关人士说,今年是棉花新国标实施的第一年,严格执行无可厚非,但是,必须正视棉花减产及降质的现实。拿我省来说,适当放宽收储条件,将长度达到26mm、颜色级为淡黄染棉一级与淡点污棉三级的棉花全部纳入收储范围。
棉花关乎国计民生。
“建立促进棉花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迫在眉睫。”业内人士说,“其实,国家对收储棉花,每吨补贴3000元,但棉农并未享受到好处,被各种中间环节消耗。可以借鉴国外对棉农采取的直补政策。我国粮食直补到农民,棉花也可效仿。建立棉花直补机制,能保障棉农收益,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保持国内棉花自给率。”
同时,完善棉花预警系统,为棉农、棉花流通企业和纺织企业提供及时准确信息。提高棉花种植科技含量,改善棉花晾晒条件,发展棉花专业合作社,都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