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品,做纺织生意,纺织面料网
 
中国纺织品网手机版 » 资讯 » 纺织要闻 » 正文纺织要闻 国际纺织 企业新闻 纺机设备 市场行情 行业研究 家用纺织 纺织科技 纺织贸易 人物访谈 中国轻纺城 政策法规 展会新闻 纺织知识 

外包还是全揽长丝织造企业发展模式探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纺织品网   tex.org.cn   日期:2013-10-22

  现阶段,长丝织造企业经受着原料价格波动,外需低迷,成本趋高等多重压力。尽管行业整体不乐观,但仍有新的亮点闪现。无论是以把生产织造环节外包的苏州志向纺织科研股份公司为代表,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渠道建设的“轻装派” 企业,还是打通上下游,集研发设计、织造、生产、营销服务体系于一体的以广东四海伟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为典型, 依靠产业链完整优势实现突破的“规模派”企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两种模式具有怎样的发展优势和劣势,能提供给企业何种借鉴?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轻装派”优势和风险并存

  “什么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苏州志向纺织科研股份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开门见山地说,“我们把织造环节外包,是考虑到公司当时的发展情况。企业精力有限,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升级,而且对设备的高要求,都需要我们集中精力研发。同时,与其它企业合作,可分散由政策、市场、财务等因素带来的风险。志向纺织在2012最艰难的一年不仅保持了销量和2011年平齐,而且毛利率提高了5%~6%。”他坦言,这种模式让企业尝到了甜头,带动了企业的影响力,使企业发展稳步前进。但是同时他也承认,这种发展模式也考验着公司的监控体系、沟通体系,需要严格的管理机制来保证。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会全盘崩溃,危及双方。他举例说,生产环节初期,企业的质检部会派人蹲守抽检,到终点验货时,会逐批检验。

  浙江三志纺织有限公司研发部的韩耀军认为,生产环节外包模式使企业原材料采购很少,但由于人力成本增长,沟通、物流、监控方面的负担也会越来越大。不过,他也表示,这是企业塑造品牌的一个有效途径,企业逐渐在走“耐克、阿迪达斯模式”。

  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夏火松告诉记者,生产环节外包使企业可以集中优势配置资源,有利于企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订单增多,形成良性循环。但这同时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机制,这种机制要求企业双方都具备相应优势,同时促使双方在信息沟通、协调创新方面更进一步。

  一位地方行业协会领导认为,这种模式适合处于创业中期的企业。但是在未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技术及渠道优势之前,由于初期门槛低,很容易被模仿。

  “规模派”稳中推进

  与去年同期相比,广东四海伟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市场销量表现较好。今年上半年,企业的产量约增加15%,利润增长了6%。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闫亮相信企业未来的战略就是规模化、集团化突围。据了解,四海伟业已经在江苏泗阳县产业园投资建厂,正在规模化发展的路上。有很多企业抱怨生产环节在产品价值链中利润率最低,闫亮不这么认为。他告诉记者,日本、德国生产的磨具生产环节利润能达到20%以上,而国内企业利润却特别低,材料的浪费、能源的耗用高等归根到底还是管理没做好,没做到位。他认为,公司选择了长丝织造这个新兴产业,这个产业本身发展时间还不长,可开发、可挖掘的空间还很大。青岛大学的一位管理学教授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管理永远是企业的命脉所在,把脉不好就会走很多弯路,做无用功。许多企业大幅度在拓展销售渠道,对生产这个环节重视还是不够,在人力配备、材料调度、统筹协调安排方面还是跟国外有很大的差距。

  一位长丝织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民营企业家刘永行讲过的故事:刘永行去韩国参观访问一家同行时,发现他们一个加工1500吨面粉的工厂才66个人,他非常佩服。但韩国老板告诉他,自己刚从中国打了败仗回来。他非常不解。韩国人说他在中国开的厂子,设备比韩国的还先进,但100多号人只能加工100吨面粉,因为中国人做事不到位,做事效率低。员工的素质差异决定了企业的差异。闫亮也承认存在这方面的差距。他介绍,公司前期已经配置大量管理高层,实施精细化管理。

  在闫亮看来,四海伟业不会盲目投资,企业会审时度势,打造自己的特色优势。先以品质赢得客户,再逐渐实现品牌升级。稳步推进企业的低成本、规模化扩张,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两种模式会长期共存

  其实,外包模式不只是限制于生产环节。现阶段,人力资源外包、物流外包、营销外包、财务外包等各种新的手段丰富了企业增加竞争力的方式,但是企业如何创新,如何互补互赢,是企业家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夏火松告诉记者,长丝织造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沿着价值链评估其各环节的竞争优势,选择外包的内容。但是特别需要注意,凡是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业务,在作出外包决策时必须慎重。那些对企业核心业务有决定性影响的,即使企业在成本上不占优势,也不能轻易外包。他认为,虽然知识产权保护日益成熟,但企业的关键性生产步骤(关键工艺和技术机密)不应外包,否则由此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计。作为纺织工业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长丝织造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桑蚕丝生产受诸多因素限制后才出现的,而上世纪90年代化纤原料的丰富和提升使其得以迅猛发展。恒力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长丝织造产品开发的丰富性和仿天然纤维性质的独特性会使它拥有更大的市场的份额。从整体而言,由于过去一段时间的产能同质化,低水平的急速扩张,造成资源紧张,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亟需提升。但从整体趋势来看,由于品牌的稀缺,其潜力和发展空间广阔。长丝织造企业规模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外包和传统规模化发展相结合,或许将成为今后长丝织造企业的升级方向,两者会长期共存。


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纺织品论坛]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更多关于: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ICP备1000871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