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中国进行服装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这一年,中国服装行业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到调整时期。中国服装人在思考,如何在30年发展的基础上,去激发企业内心的动力,创造新的价值,构建新的优势?
面对新的优势和挑战,我们需要求真务实,探求切实可行有效的路径,推动转型升级向内涵深层次发展。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服装产业的机遇在哪里?何种产品可以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心?如何在全球经济趋缓的情况下,发展民族服装之路,这些是中国服装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0月17日下午,在2013年中国服装大会高端论坛中,主办方邀请了在经济社会、设计和文化、科技个方面的专家,从宏观和角度,给参会嘉宾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服装行业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一部分,它受整体经济的影响,同时它也影响整体经济形势,所以我们在分析服装行业的变化时,就必须考虑宏观经济情况。著名经济学家、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先生从宏观经济走势与服装行业的变化为与会嘉宾阐述了服装行业的发展。他说:“目前宏观经济存在下行的趋势,出口有所增长;消费格局出现大变化,网络消费异军突起;企业融资难、用工难、成本高、税负重以及利润薄等等这些问题摆在面前。”如何走出困境,找到发展的方向,辜教授给出了独到的观点:“现在服装行业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稳增长,促升级已刻不容缓。服装行业面临高库存、高成本,低利润和过度同质化竞争的深度调整。转型升级需要寻求新的利润源泉,以低成本的战略则差异化的战略,推进企业的信息化、高端化,做好品牌的管理。”
消费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企业的发展盈利依赖于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如何迎合消费者心理,生产出满足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周孝正教授从“社会进步与消费走向的沿革”角度为我们讲解了社会学与服装的必然联系。周教授认为 “服装不仅是御寒,现在服装已经上升到了审美的层面。人类的差异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服装要想永续地发展,就是要“美”。唐朝以胖为美,审美是多样的。这就是服装的一个根本的转变”。周教授对在演讲中对社会当前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的一些分析和判断,对一些事物的重新思考获得了在场嘉宾的阵阵掌声。他犀利的语言、形象的比喻,通过“啤酒好喝还是啤酒泡好喝”的问题告诉在场企业代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的必要性。同时也为企业和品牌在面对社会和消费者的时,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和判断提供了一些依据。
服装包括外在和内在的两个方面,外在就是它给人最直观的视觉体验、触觉感受,包括它的色彩、花型、款式、手感、舒适度等等。而内在的东西却更深层次,需要有不同人不同的体会,它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感受。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主任赖亚楠女士以传统人文情愫和现代设计中的表达为切入点,同与会嘉宾进行了灵魂式的交流。她认为:“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产品应该是具有人文关怀的,同时要具有实用性,贴近寻常百姓,存在于现实,而又具有超脱的概念。设计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能脱离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坚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要传承文明。”人文思潮和产品研发创新这样的一个关系的设计,为企业代表呈现了未来中国设计应该担当的责任和思考,同时设计应该是有责任的。
古老传统与现代文明在当今社会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它所激发出来的火花是绚烂夺目的,二者在碰撞中排斥,更在碰撞中融合,这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源泉。台湾的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卢希鹏教授为我们讲解了“科技文明与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他讲到:“制造业发展到今天,有了新的趋势,归结为四点,一是全球资源整合者,二是产业技术的领导者,三是软性经济的创意者,四是生活形态先驱者,然而科技使得这一切发生了。科技文明让传统制造业得到了新的发展动力,使传统的产品有了更高的附加值。科技文明的重点不在科技,而在于文明。科技到底对我们的产业或乃至于各位的企业有什么样的帮助?重点不在科技,而在于你有没有创意把这个科技用在你的公司,用到这个产业。”科技文明让我们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对服装这样一个传统的行业进行思考,势必会对服装行业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