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品,做纺织生意,纺织面料网
 
中国纺织品网手机版 » 资讯 » 纺织要闻 » 正文纺织要闻 国际纺织 企业新闻 纺机设备 市场行情 行业研究 家用纺织 纺织科技 纺织贸易 人物访谈 中国轻纺城 政策法规 展会新闻 纺织知识 

国内外棉价倒挂 相关部门多种措施应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纺织品网   tex.org.cn   日期:2013-10-19

  上游涨价压力不断向下传递,但服装加工企业却并不能将这种压力完全向下游的品牌商及采购商继续传递。

  9月9日,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启动了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工作,这证实了前段时间各方人士关于本年度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不会改变的推测。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工信部等部位联合制定的《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显示,今年棉花临时收储价20400元/吨,保持上一年度的价格不变,其收储预案执行时间为 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

  自2011年起,居高不下的内外棉价差使我国纺织企业,尤其是棉纺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国内外棉价严重倒挂

  据中棉协会发布的数据,8月,中国328级棉价格指数为19189元人民币/吨,当月中等级棉进口价格指数15257/吨(按1%关税折算),当月内外棉价差3962元/吨,价差较上月缩小136元。

  事实上,国内外棉价倒挂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今年。为了遏制从2010年9月开始的国内棉花价格疯狂上涨势头,从2011年9月开始,国家实行了19800/吨的棉花收储价格,此后国内棉花价格趋于稳定。但是问题又来了,虽然国内棉价相对稳定,但是国际棉价却大大低于国内,出现国内外棉价“倒挂”的现象。国内外棉花差距太大,进口棉比国产棉每吨便宜几千元,最高时差距曾达到6000元,拿不到便宜的进口棉,企业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有的企业甚至被迫关停。

  国内外棉花价差持续扩大削弱了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影响了棉纺织产业链的稳定运行。根据历史数据测算以及企业的反映,国内外棉价差控制在每吨1500元以内是合理的,纺织行业经济指标有望扭转下滑的态势。

  严重倒挂的国内外价差直接伤害了棉纺企业的竞争力,原料价格推高了棉纱价格,企业订单大大减少。“既然国内棉花价格那么高,为什么不转而进口国外棉花?”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可问题在于,按照现行规定,棉花属于限制进口商品,企业必须申请配额使用,也就是说口棉花并不是随便可用。

  根据国家棉花进口关税政策,进口棉配额包括1%关税配额和滑准税配额两部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3年我国棉花1%关税进口配额,数量为89.4万吨,这一进口配额数量自2004年以来一直维持不变。由于国家对1%关税内配额申请企业资质要求较高,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棉花滑准税配额的发放情况对其更具实质性意义。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国内外棉价仍维持4000元/吨左右的价差,国储棉品质偏低,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棉纺企业生产运营仍面临较大压力。

  多措施应对棉花问题

  虽然对于国家目前所采取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有的企业颇有些怨言。但是当时此政策的出台,却对于市场释放正能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2012年的国内棉价下跌20%,但是同期国际市场棉价下跌为42%。显然,国内的收储政策对市场有“托底”的作用。只是说,从长远来看,这种政策不可持续。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国储棉放储时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实行限价放储,平抑国内棉价,缩小国内外棉花价差。长期来看,要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完善棉花宏观调控机制,逐年提高棉花进口数量,直至取消棉花进口配额和滑准税的双重管理限制,实现内外棉价市场化对接,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同时,要切实解决长期困扰棉纺、麻纺等行业发展的“高征低扣”(增值税征17%扣13%)问题。

  对于棉花问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也频繁与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接洽讨论。中纺联表示,国家一直在研究棉花调控长效机制,研究棉农直补对棉花收储替代的可行性,减少政府对棉花价格的行政干预,建立合理的棉花价格体系,以维持国际纺织行业的竞争力。

  目前也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就棉花体制改革方案征求意见,各方对于实行棉花直补的政策方向基本达成共识。国家发改委已确定新疆作为试点区域,当地正在制定具体的试点方案。关于直补,纺织企业大都持赞同态度。江苏大生负责人表示,希望直补能尽快试点,最好能够今年就实现试点,这样明年就可以推开。

  “时间上我们等不起,也拖不起。”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表示,要对农民实现直补,通过放开配额和划转税政策,最终让棉花价格和国际市场接轨。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要有符合自身的措施来应对棉花问题。比如,行业企业要加强替代性原材料开发,即要能够多增加一些非棉纤维、超纺棉纤维等,企业通过增加非棉产品比重,用产品结构调整等方法来规避棉价波动风险。

  江苏大生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进一步调整了公司产品结构,将纯棉产品比例压缩到10%以内,增加了非棉纤维一类产品,达到80%。

  除了增加替代性原材料开发外,降低棉价波动风险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即提高产品附加值。另外,用设计、品牌、渠道等原材料之外的投入来构成附加值的结构,从而得到市场认可。

  服装企业应对尚需时日

  棉价上涨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成本急速上升,利润下滑。

  佛山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必胜则用了一个字来形容企业当下的处境——“苦”。他坦言,棉价上涨已经让他们公司处在了不赚钱与亏本的临界点,如果棉价继续上涨,将肯定亏本。

  由于服装制造企业一般是接到订单后再安排生产、采购原料,不会事先囤积太多面料,因此棉花的涨价带来的面料价格上涨都会实实在在地压到制造企业身上。在棉价频繁上调的时期,制造企业必须在接单后及时采购面料,否侧就有可能要承担价格变化带来的损失。

  福建普斯特服饰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蔡金辉就表示,棉纱一天一个价,确实给生产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在采访的过程中,他当即给国内一家大型棉纺色纺企业拨通询问棉纱的最新价格。对方报价称,每公斤棉纱已经比前几天又上涨了5块钱。

  “客户订单一下,我们就得马上订纱,现款提出原料,要不然又涨了。这样能保证订单成本的稳定,但资金的压力太大了。”蔡金辉感叹道。

  据了解,在服装加工企业的总体成本中,以面料为主的原材料成本大概占到了70%的比例。换句话说,以棉为主的服装制造企业,其70%的成本近一年时间在急速上升。而且除了棉纱外,涤纶、腈纶等化纤面料的价格也在不同程度上涨。此外,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以前一个工人的工资不到两千元,现在平均工资要两千六百多。”刘必胜表示,用工成本上升对加工企业的压力也非常大,它占到了总成本的15%左右。

  在大连华盈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丹盈看来,用工成本的上升甚至要比棉价上涨压力更大。因为棉价上涨或许只是近一段时期的问题,而工人工资上涨则是以后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福建普斯特服饰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蔡金辉也坦言,国内品牌公司的订单,由于长期是友好互助的协作关系,在原料上涨时,品牌公司还会酌情考虑接受调整服装成品价的请求;但来自国外的订单,涨价就比较困难。


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纺织品论坛]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更多关于: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ICP备1000871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