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品,做纺织生意,纺织面料网
 
中国纺织品网手机版 » 资讯 » 纺织要闻 » 正文纺织要闻 国际纺织 企业新闻 纺机设备 市场行情 行业研究 家用纺织 纺织科技 纺织贸易 人物访谈 中国轻纺城 政策法规 展会新闻 纺织知识 

中高档男装80%起洋名 标高价误导消费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纺织品网   tex.org.cn   日期:2013-09-11

中高档男装80%起洋名 标高价误导消费者

路卡迪龙专卖店

  “现在百货商场中高档男装品牌八成以上的服装都是‘洋名’,这些产品大多来自广州、惠州等地。”广东高尼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富浩表示。而奶粉行业的“洋品牌”大概有200个左右。

  连日来记者在广州一些百货商场等零售市场走访发现,中高档品牌男装、珠宝、日化行业的傍“洋名”现象十分普遍。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这样做并非违法,但是国产货挂外国注册的牌子的做法有欺诈消费者之嫌,不少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界定、规范这种挟“洋”自重的现象。

  服装:男装“挟洋自重”价格离谱 

  凯迪东尼、路卡迪龙、爵士丹尼、马思图、迪赛……记者在天河城百货、广百、广州友谊、摩登百货等在多家百货商场男装区走访发现,不少男装名称都叫得很“洋气”。在天河城百货一家某“洋名”男装品牌柜台前,记者随意挑选了一件短袖衬衫,标价为1280元,而一些标示含有桑蚕丝成分更是要价2680元,售货员告诉记者,现在夏季服装清货可以打5折。当记者询问该品牌出自哪里时,售货员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德国品牌服装。当记者询问,为什么吊牌产地写明是广州时,售货员说:“产品在广州生产,现在很多国外品牌服装都在国内生产,如果全部进口那价格会很贵。”随后记者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站上进行了查询,网站上显示,该品牌的申请人是李×顺,注册公司是广州×彩贸易有限公司,申请时间是2002年。

  在广州友谊男士馆路卡迪龙男装品牌专柜号称是意大利品牌,不过在记者再三追问下,销售人员坦承该品牌是从广州流花服装批发商圈发家的。记者随后走访的过程中,多个柜台的售货员都称自家的品牌来自国外,其中又以来自意大利和法国的居多,而这些取“洋名”的商品的产地基本都产自广州、上海、福建等地。

  冠了“洋名”不能自称进口货

  广东华安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江志宏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是在国内注册的品牌、由中国企业法人生产产品则属于国产货,即使是在国外加工的,也不能声称是进口货,在外国注册的企业法人生产的产品才能称作进口产品,法律上对产品是否属于进口货或者外国公司,是以《公司法》《民法通则》为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可以要求工商部门依法查处,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并要求赔偿,如不行,消费者可以欺诈为诉讼理向法院诉讼。

  如是中国人在国外注册的公司,即使在国内找工厂代工,这个在法律上也是外国产品,虽然是中国制作但是身份是国外。“他们是穿了马甲,钻法律空子”。要杜绝这种现象,除了修改法律,别无他法。

  “洋名”符合WTO贸易规则

  广东省著名知识产权专家、律师尹学谦则认为,品牌起“洋名”,恰恰是在WTO规则之下,符合中国法律及市场一体化原则的。

  产品只要是进海关就是进口,称作进口商品没有问题。国产品牌境外加工的产品,只要符合国家质检总局《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的要求,即所有产品销售时只要把产品信息包括产地用中文表明即可,不能欺骗消费者。

  尹学谦指出,其实商家的这种行为主要是利用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不信任、过分追求国外品牌的心理,希望用给自己品牌镀上“洋货”金。

  王丁棉也认为,不能一棒子打死国外代工现象,最重要的还是看产品的质量。如果企业找的是当地国家认可的有资质的工厂代工,产品符合检测标准,过关手续齐全,是合法途径进入中国的,这样的产品相比走私入关的奶粉是有质量保障的,也是符合WTO贸易精神的。

  服装“傍洋名”途径

  1通过国内商标代理公司注册国外商标,挂靠个国外总部办公地址,产品生产、销售及品牌持有人都在中国

  2是通过吸引海外企业成为小股东,然后正大光明地推广自己的洋名。

  提醒:消费者需防“洋名”的虚假宣传

  广州市消委会秘书长李永强表示,一些所谓的“洋名”品牌,利用在代理公司在国外注册一个商标打“擦边球”,但企业证照齐全、手续完备,从商标法来看并没有违法。

  对此,李永强建议,如果消费者对某个品牌国外“身份”存在疑惑,除了要对品牌提供该国商标注册相关证件外,可以查实在该国是否有销售网点,是否有办公场所或科研机构;但如果有证据证明“洋名”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获得与商品同等价格的赔偿。广州工商局市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企业提出的商标注册申请符合商标法规定,不违反相关法律,就可以予以注册并正常使用。国内生产的产品只要标明产地信息真实,国外注册品牌有授权委托国内相关企业生产,有授权代理商、制造商、地址、电话等信息,在目前法律环境下很难查处,除非能查明标称原装进口商品其实是国内生产,这就可以处罚。

  王丁棉也提醒,这种起“洋名”的代工方式或许存有品质隐患。考虑到风险和利润,投资者不太可能选用最好的原材料,代工厂用料选择会有私心。


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纺织品论坛]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更多关于: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ICP备1000871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