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与网友谈如何实现中国的纺织强国梦。
主持人: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大家都很关注棉花管理的政策,现在我们棉花还属于计划式的,由于价格的差异,导致了我们对棉农经济上一些不利的因素,您怎么看待产业的政策改变?
王天凯:棉花问题,我们行业持续的在反映。当然对于国家来讲,它的初衷是保护农民,因为农民现在种棉花的成本不断在增加,所以国家采取的定价收购政策。我想初衷保护农民谁都支持的,但是这个体制和整个国际上的棉花价格体制是违背的,国际上棉花价格是供需关系做决定,我们是国家定价在做。所以两年收储下来造成国内棉花价格比国际上高了一大块。这两年中间最高差价高到了价格6000块,低的时候也是4000块钱左右,这个价格相当于整个棉花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个问题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中小企业开不起来的,因为它开中低棉纱。有些大企业,我调结构,我少用棉花,都用化纤。这样是保护农民吗?就是大家都不用棉花了,所以我们现在收购的棉花库里还有很多,现在放储以后还有700万吨左右,新一轮收储又要来了。这个体制实行了两年,我们认为不可行,不可行的原因是财政负担严重,农民没有得到完全得好处。因为农民买到的是籽棉,然后还要加工,国家收进去,企业也有很大压力。
主持人:有改变迹象吗?
王天凯:现在有改变现象,一个棉花要八九个部门来共同表态。实行到现在,大家已经觉得压力巨大,所以可能会采取棉花直补的政策,直接补给农民。既然农民成本高,种棉花亏损,这样国家直接补贴到农民这儿,其他就恢复到市场竞争。所以反过来讲我们有一点吃力不讨好。经过这一段时间,用事实证明,需要调整。可能还有一个试点过程,我们希望尽快推进这个政策。
主持人:现在市场上通过标榜一些进口面料来卖高价,那有朋友问,是不是我们的进口面料就是优于国产面料?造成这个现象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王天凯:对待面料这个问题我说一个整体概念,我认为现在国内面料和进口面料有没有差距,我承认可能会有。但是是不是普遍?是不是差距那么大?我并不认为。应该讲现在国内的面料,这么多年来我们持续关注面料的开发,有很大的进展,甚至有些企业做出来的面料国际上都做不料,这个我们在行业里都知道。比如山东鲁艺棉纺厂用鲁艺做的一些面料,价格都要定到几千块一米。以及鲁泰做的高档棉纺面料可以说达到顶级水平。这就说明不是说现在我们的面料在技术上和国际上有多大的差距,我们无法达到,不完全是这个概念。当然我现在也跟我们的一些品牌企业接触,我问他,你用的是什么面料?我现在了解的,我们的一些品牌面料用的大部分面料还是国产面料。但是有没有进口面料?他们也告诉我,部分或者少部分选用进口面料。我也问他,我们的面料和进口面料价格有什么差异?面料上有什么差异?进口面料可能略高于一点。差距在哪里?
他说第一还是设计。在原料的选用、色彩的配比,确实看起来有差距。第二,我们有些毛料,特别是有些毛纺面料可能在手感当中有一些差距。但是我觉得这两个问题,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到今天,并不是我们克服不了的问题。至于现在我们买衣服也好或者什么,进口面料价格可能就高一点,国产面料价格就低一点,这个情况存在吗?存在。这里我只能说两个问题:第一,本身就存在差距。第二,这个差距是不是就说明进口面料和国产面料是个普遍差距,或者说就应该有这么一个价格差?我并不认为。至少我现在去买衣服,我不会去迷信进口面料,我认为国产面料完全可以达到那个水平。所以这个问题:第一是存在。第二,更广、更全面的角度看待这个差异,我觉得更合理一些。
主持人:还是存在差异,特别是在设计上面,现在也鼓励我们企业自主创新,包括自主品牌,只有自主品牌才能走出国门。那面对走出去,你认为目前这些企业应该怎么做?
王天凯:我们在今年开过一个走出去的会,因为我们已经关注到,中国纺织品这么大的量,进一步优化全球资源配置,这肯定是一个趋势。如果说走出去,简单的总结一下:第一,现在我们已经走出去的企业确实涉及到的行业,包括我们走出去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比较广泛,涉及到棉纺、毛纺、服装、针织、化纤等。既有到东南亚地区,越南、孟加拉等。也有到发达国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有。这个走出去从投资形式有做加工基地的,有投资原料基地的,有的是纯粹经营加工的,也有收购了一些国际上先进的加工技术,包括一些企业,各种形式都有,但是总体是立足于在产业链互补的角度。再仔细审视一下,我们走出去的企业或者说从整个行业来讲,我认为还是少数的,因为现在走出去还没有到好象前段时间企业都到东南亚去了,工厂都搬过去了,没有到这个程度,因为我也专门到周边国家看了一下。
现在至少受到两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所在国的,包括它的政治、经济、法律、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等各个方面,还没有具备中国纺织业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体大量走出去可以大量接受的程度。第二,在于我们自己。我们企业真正有跨国资源配置能力的企业是少数。现在走出去的企业应该说是比较强的,不是说谁想出去就能出去的。这两方面的制约,尤其是现在大家说的比较多的,加工能力往外搬,我觉得不具备这个条件。这个情况也反过来给我们提示,我们不可能把这样大的一个行业在短期内加工能力都往外搬,而是自身怎么做得更好,需要我们认真考虑。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我刚才讲到的,中国纺织业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料到服装,甚至于纽扣,可能在一个产业园区就可以完成。所以作为一个企业,中国有这么完整的产业链,你要面料这里也可以选,你要配色这里也可以选,这一点是我们现在的现状。当然中低档产品加工能力,在不长的时间我们会转移出去,原因是我们的劳动力成本确实比这些国家高得多。这些调整其实是在进行当中,可以到国际上看一下,包括这些中低档产品没有中国造的了,中国造的相对要高一些。我们现在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考虑到现在自愿,我们也有投资搞了一些棉花基地、羊毛基地,包括收购国际上的一些渠道,以及先进制造的一些技术,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进口可能这方面还要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