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内衣近年高举高科技概念的旗帜,去年有“竹炭纤维”、“纳米”、“红外线发热”、“黄金绒”、“色拉姆”等,今年有“heattech”、无缝竹纤维、再生纤维、黄金绒、澳洲珍珠绒……除了保暖,还有美体塑身、杀菌护肤等神乎其神的功能。
保暖内衣们到底有多高科技?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服装系陈珞老师告诉我们,实际上,市面上让人眼花缭乱的保暖内衣,不少都是用产品名替代了原料名,并非我们以为的高科技或者新奇面料。
内衣面料离不开三大类
长期接触各种面料的陈珞老师表示,多数高科技功能只是噱头,只要仔细看它们的标签上注明的面料成分,就可以认识到它们的“平民”身份。
保暖内衣的面料离不开三大类别。第一类是天然纤维,包括棉、毛、丝、麻,市面常见的保暖型内衣有纯棉、羊毛、羊绒质料的。第二类合成纤维,指的是用芦苇、棉、木材等天然原料化学加工而成的面料,例如大豆纤维、莫代尔纤维、竹炭纤维等。第三类是人造纤维,纯化学纤维,比如涤纶、腈纶、粘纤等,大部分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纤维进行再加工制成的原料。根据国家纺织行业方面的规定,用于纺织的化学纤维属名有28种,商家的成分标签上标明的名称如果超出这28种之外,则可能在玩弄新名词。
国际羊毛局中国地区零售推广顾问张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所谓的“暖力卡”、“热力卡”是腈纶,“塞维卡”是聚酯,“魔卡”是具有弹性的氨纶,“莱卡”也不过是美国杜邦公司为其生产的一种人造弹性纤维――氨纶注册的产品商标名称。
保暖性能怎么看?
三种面料的保暖内衣中,哪种最有保暖效果?央视频道曾经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做过实验。用三分等量37℃的水,代表人的体温,分别用三种面料的保暖内衣包住,放进21℃的恒温室里。半小时后,温度发生变化,化纤内衣包着的水温降33℃,天然纤维的降到33.6℃,人工纤维莫代尔的降到35.2℃。
以前会认为衣服越厚越保暖,厚的衣服热传导比较慢,上面的实验证明,并非越厚的保暖内衣越管用。陈珞老师解释说,现在要看原材料的热传导系数,除增加厚度,更多保暖内衣是通过切断纤维的横切面,以令纤维中空、保存静止空气来降低热传导性的原理来制造的,这些面料不一定有发热功能,而是通过减少人体自身的热量与外界的交换来达到保暖的效果,透气性一般比较差。陈老师介绍,确实有通过物理反应就可以产生热量的面料,例如氯纶,但市面产品用得比较少。
陈珞老师认为,三种面料各有优缺点,论保暖性,还是传统的羊毛、羊绒的天然纤维面料的内衣较强,保暖又透气,不过它们需要手洗、不可直晒,日常打理比较麻烦;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都可以机洗,不易起皱,其中也有环保的元素,制造成本也相对便宜。同样是质量优秀的产品,天然纤维的保暖内衣应该在300元以内较为合理,化学纤维的保暖内衣在100-150元较为合理。
高科技面料大“踢爆”――
保暖内衣中所谓的高科技材质,大多只是改变了传统材质的某种性能或增加了某种性能,其实属于合成纤维或人造纤维。
我们不妨来见识一下这些市面上常见的保暖内衣面料的真面目。
“发热内衣”:大多含有的粘胶纤维、莫代尔纤维、竹炭聚酯纤维,它们都是化学纤维或再生纤维,大多来自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这些材料早已被发现,并不属于新发明。
“色拉姆”:在化学纤维腈纶中加入了超微粒的陶瓷,使其具有发热的效果,这种工艺已经被运用在很多新兴纤维当中。
“莫代尔纤维”:一种回潮率较大的材料,可以在吸收水分后将其转化为热量释放出来,但羊毛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高科技”面料的成分大同小异,基本都是棉、和腈纶、氨纶、聚酯等人造纤维。近年新进的优衣库秋冬热卖的“heattech”系列的内衣,面料成分其实也是聚酯纤维、腈纶、粘纤和氨纶组成的。涤纶,又叫聚酯纤维,主要作用是定型;腈纶,又叫聚腈纤维,性能极似羊毛,弹性较好,保暖性比羊毛还要高15%,有合成羊毛之称,但吸湿性几乎为零;氨纶是一种弹性纤维,弹性高,但吸湿性差;粘纤,又叫人造丝、粘胶长丝,质感跟棉极为相似,但成本比纯棉低一半,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染色绚丽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