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是指面料中残留的酸碱含量,一般要求在中性范围。纺织品在偏碱性(pH值过高)条件下,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引发皮肤炎症,且细菌、病菌繁殖生长较快,对人体有害;而酸性过度(pH值过低),服装在储存中易造成损坏。
为提高服用安全性,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地区对纺织品中安全项目均做出了严格的规定。pH值也被列纺织品为必检安全项目之一,同时pH值也成为了纺织品领域主要的技术壁垒之一。
为规范纺织品生产,提高纺织品质量,减少我国纺织品在国际贸易中遭遇的技术壁垒,2012年8月1日实施的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纺织品安全项目做出相应的要求,同时2006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SN/T1649-2005《进出口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规范》,对出口纺织品pH值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婴幼儿用品(A类)及直接接触皮肤用品(B类)pH值需控制在4.0-7.5之间,非直接接触皮肤用品(C类)可放宽至4.0-9.0,超出范围均判定不合格。
据了解,纺织品PH值不合格,生产企业难辞其咎。一些小的印染厂为了降低成本,在漂洗工序的时候,以降低洗涤质量来获取利润。一般情况下,洗好的纺织品是碱性的,为了让其达到人体适合的PH值程度,必须进行酸碱中和,酸碱中和需要漂洗这道工序来完成。一些公司为了节约成本省略了最后一道工序,或者加的酸粉不够剂量,从而造成纺织品PH值在检测时出现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