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的出版,是对上海改革开放发展过程的历史回眸。阅读之后,我们这些亲历之人倍感亲切。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党史,学习历史。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的出版,是对上海改革开放发展过程的历史回眸。阅读之后,我们这些亲历之人倍感亲切。
镕基同志在上海担任主要领导工作期间,正是上海的改革开放如何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刻。他在任时间不长,但影响深刻。在我们上海的干部中,思想上思维的创新,工作上实干精神的发扬,很多都在镕基同志带动或推动下形成的,这为上海1992年后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高潮(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镕基同志思路超前,处事果断,敢于负责,而且对干部要求严格。他在上海主政的这段时间,正是我担任上海纺织局局长的时期。当时上海市委各主要领导,除了各自负责分管的工作以外,还要联系一个主要工业局,由于上海纺织当时在上海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职工人数55万,国民生产总值占上海市的20%,利税占25%,创汇占40%),所以,镕基同志亲自抓。这样,我和镕基同志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多。大家都知道,上海纺织是被镕基同志批评最多的,我们也感到他对纺织的要求是严格的,但对纺织的改革发展帮助也是大的。
我想谈谈印象深刻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促进工贸结合,走出出口创汇新路子。纺织品是出口创汇的大宗商品,但是当时的工贸体制非常不顺。出口配额掌握在外贸手里,出口商品的商标也由外贸掌握,工厂听从外贸发订单生产。工厂从控原料、筹资金、技术改造……千方百计生产优质商品,但是与国际市场根本见不了面。这种工贸关系,长期以来始终得不到解决。工业局想争取能够有些出口的自主权,这一关就是突不破。镕基同志到上海后,从各方面了解情况,他以很大的魄力,硬是突破了这一关。他经过几个月的亲自调查研究,做了大量的艰苦的思想工作,统一了工贸双方的认识,提出了实行“外贸代理制”。让工厂与外贸一起,直接与国际市场见面,参与外商谈判,谈商品要求,谈价格,谈供货时间……外贸则为工厂代理各种报关、托运、收发货款等外贸业务,提取佣金,同时为工厂培养熟悉做外贸的人才,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工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上海的突破,也推动了全国工贸体制的改革。为了更好地促进工贸结合,他还说服外贸作为试点,将外贸出口公司的手帕类产品,成建制地与纺织的手帕工业公司合二为一,成立了真正的工贸结合、以工为主的手帕进出口公司。当时我们让外贸的同志担任经理,使新的工贸结合公司真正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放开手脚打拼。这在当时全国也是第一家。
另一件事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干部作风上的推诿、拖控……缺乏最后“差口气”(即敢于拍板)很有意见,而镕基同志正是善于、敢于解决“差口气”的问题。
纺织的主要原料是棉花,一直很紧张,也是上海向各省市求援的国家统配物资。镕基同志到上海之前,他已胸有成竹,在国家计委借了一亿外汇额度,作为帮助上海工业进口紧缺原材料物资的需求。因为纺织有创汇和还汇能力,所以给了纺织8000万额度。有了这些外汇额度,我们就千方百计选择时机,向国家计委争取棉花的进口配额,因为,国外知道中国要进口棉花,往往要借此涨价,所以我们就要选择好进口的时机。记得1988年我们千方百计选择时机订了外棉两万吨,签约时间特别紧,只有二三天时间,但缺外汇额度的配套人民币8000万,我们向市政府、银行各有关部门求援。因为金额太大,没有人敢拍板。实在没有办法了,我只好硬着头皮到镕基同志家里去找他。那天是下午6点多钟,镕基同志还没有回来,劳安同志(镕基同志夫人)接待我,坐下不久,镕基同志回来了,见我就问,你来有什么事?我说不急,朱市长你先吃晚饭,他端起饭碗又问我,你们纺织的事情不少,今天到底有什么事?我只好说了。我说我们已搞到进口棉花两万吨,品质价格均较适宜,现在就是缺配套人民币,他问多少,我说8000万。稍等,他说这个数字不少,问我,这次解决了原料问题,以后还要解决吗?我说,没有了,这次能解决8000万,其他问题我们自己解决,保证今年超额完成任务,不向市长再提原料问题。他说那好,说话作数,当场打电话给人民银行毛行长,我在旁边听着,他说,纺织局老梅在我这儿,明天他们急需贷原料款8000万,是我同意的。回头他问我听见了,我说听见了,又问我晚饭吃了吗?我赶紧讲,谢谢,麻烦朱市长,我就赶紧回去布置了。
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开展,我们上海的干部,对《实录》,可以认真地看一遍,这将有助于推动上海干部作风的转变。(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