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空调,盖被子”,是不少市民夏季的睡眠习惯,蚕丝被以其较好的透气性和亲肤性受到消费者青睐。不少广州商家反映进入夏季后,蚕丝空调被热销,尤其以千元左右的最为走俏。
然而,有不少消费者对记者抱怨,市面上蚕丝被价格从百余元到上万元不等、看标签看不出具体区别、检视口小无法辨别质量,选购时“蒙查查”。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的蚕丝被的确存在价格混乱、良莠不齐甚至以次充好现象。原因在于蚕丝被多是贴牌加工品,很多代工厂都会尽量压低成本价格来迎合客户的低价要求,原料掺假成行规。
乱象一:价格差距太大
市民卢小姐最近想新入手一床蚕丝被,去了多家超市和商场选购,越看越糊涂。“便宜的只要两三百元,贵的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元。销售人员除了说蚕丝不一样就无法再进一步给出说明。”
记者昨日走访了市内多家商场和超市,并比较了网上桑丝被售价,发现卢小姐反映的情况确实存在。以规格为200×230、填充物重量不到1公斤的蚕丝被为例,在淘宝网,售价低至100多元;在华润万家超市,蚕丝被售价低则300多元,高则4000多元。在广州友谊商店,标签显示填充物为100%的桑蚕丝的夏被售价低的2000多元,高的1.5万多元,虽然有6折优惠,但折后价的差距依然令人咋舌。
而面对价格“迷魂阵”,消费者大多数选择“折中”。东山百货大楼戴经理表示,商场近期桑蚕丝空调被的销售不错,千元左右的更走俏。
乱象二:标签标注不明
针对各种不同的价格,记者询问了商场销售人员,大多数都表示蚕丝被的面料、填充物即蚕丝的品种、重量决定了价格的不同,产品标签是其重要的“身份证明”。但诸多消费者向记者抱怨,仅看产品标签上也很难理解价格差别为何这么大。
记者发现,消费者抱怨的标签不明现象主要体现在100%桑蚕丝填充物领域。在超市,记者翻阅标签看到:规格、面料相同、重量相仿的蚕丝被中,售价329元的蚕丝被填充物只有51%的桑蚕丝,售价399元的填充物为100%柞蚕丝,售价699元的填充物为100%桑蚕丝。上述价格和填充物保持了同步,而在100%桑蚕丝填充物领域则销售商与厂商标签都“语焉不详”。
对于售价区别为何大至上万,多家商超销售人员均只能给出“桑蚕丝质量不同”的说法,却无法进一步指出具体有何不同。记者翻阅多个产品的标签,大多数也只是笼统标明“100%桑蚕丝”。
乱象三:填充物检视口小
卢小姐还反映:“开口处太小了。”不方便消费者检视被子的内部填充物。而前不久,北京消协对40种在售的蚕丝被进行抽检,发现不仅近半数蚕丝被未达标,其中部分标称100%蚕丝的被子只在开口处留有少量蚕丝,其中甚至包括部分行业知名品牌。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任凭谁从开口处看,即便再仔细也看不出被芯里面的端倪。”
昨日,记者走访商超发现,卢小姐反映的情况非常普遍。市面上的蚕丝被开口长度长不过12~13厘米,短的只有8~9厘米,加上丝棉与面料间的黏合,即使再往里拽,也只能看见开口处的填充物。
如何辨别真蚕丝被?
化纤摸起来滑腻,真蚕丝摸起来柔和。用打火机点燃,真蚕丝有一股烧毛发的味道,一离开火焰,马上自动熄灭;如果填充物燃烧时冒出一股黑烟,散发出一股甜味,离开火焰后继续燃烧,火焰很大,则是掺杂了聚酯纤维成分。此外,化纤烧灼后会卷曲成疙瘩状,而真蚕丝烧黑部分用手一撮就会散碎。
此外,蚕丝被是不容易用手拉开的。
业内人士爆料
有商场内部人士向记者坦陈,蚕丝被市场的确存在良莠不齐的现状。
而多年从事纺织行业的人士则告诉记者,蚕丝被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主要表现为信息标注不明、纤维货不对板、以次充好。例如用化纤充当蚕丝、柞蚕丝充当蚕丝,或者不同材料干脆混在一起,填充物短斤少两。
“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一公斤桑蚕丝原料价格150元,而化纤的成本价也就10~20元,如果掺假,一床2斤左右的蚕丝被在厂家那里就可以节省接近200元的材料费,但是出厂价格只部分决定了蚕丝被最终的零售价,到了商场、专卖店等流通环节,由于经销商还会算上渠道流通、铺租、人工成本等销售成本,所以一床蚕丝被最终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价格也就五花八门。”
业内人士指出,“蚕丝被多是由代工厂生产加工之后再交由企业贴牌出厂销售,代工厂会根据订单组织生产,但是在不少客户压低价的情况下,很多代工厂都会尽量压低成本价格来迎合客户的低价要求,原料掺假在所难免。”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不是专业人士很难真正分辨清楚蚕丝的不同品质,所以消费者仅凭感官鉴定有一定难度,大部分时候都是借蚕丝被上的吊牌介绍和产品说明来识别,也让不少厂家有了可乘之机。(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