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进入了相对平稳时期。尽管中西部一些地区仍在积极建设产业园区,但东部企业的投资态度却日趋谨慎。一些产业园区纷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竞争日益激烈。难道承接产业转移只有吸引东部企业投资这一条路吗?
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条件下,2008年国务院推出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很多企业纷纷到中西部投资建设,希望以此探索出一条发展的新路。从这些年的实践看,产业转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实践,企业投资更加谨慎,这是企业成熟的表现。
随着我国纺织产业战略格局的调整,很多中西部地区都将承接纺织产业转移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纷纷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但与此同时,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在土地、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优势逐步减弱,国家在生态环境、节能减排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再加上国内外市场复苏缓慢,企业经营困难。这些因素使企业在投资方面越来越谨慎。因此,如何真正发挥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和发达地区纺织企业的优势,有效促进产业转移工作开展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
此外,从“十二五”发展的进程看,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主基调仍是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实现转型升级要开发新产品,购进新设备,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如果同时要去西部投资,必然要分散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企业而言,产业转移并不是一项硬性任务,而是继续发展的一种选择。在资金不是非常充裕的条件下,东部企业集中精力搞好自身的转型升级,可以说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从产业转移的方式看,产业转移并不意味着企业大搬家,更应该是订单的转移和市场空缺的填补。改革开放初期,适逢发达国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退出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大批订单因此转入我国。我国纺织产业迅速填补了发达国家退出的市场空间。在这一时期,虽然也有一部分外来投资,但从整体看,我国民族企业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因此,当前的产业转移也不应只是依靠东部企业去中西部投资,更应寄希望于中西部企业的崛起。
正如古话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部企业到中西部投资建设,在选项目、建厂房、处理劳资纠纷等方面会遇到一系列不可预料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由当地企业处理,则会容易得多。有人说,西部地区缺技术、缺资金,其实这些问题都只是一个过程。当初东部企业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也同样缺资金、缺技术。但企业通过“三来一补、两头在外”等方式,用劳动换资金、换技术,从而成就了今天的中国纺织业。如今,我国整体经济条件比那时有了很大改善,中西部地区也完全可以用类似的方式,与东部企业合作,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