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笔者在山东青岛博益特生物有限公司了解到,他们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壳聚糖生产的医用材料——止血愈创沙,投放市场后受到用户好评,其研发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据该公司首席科学家刘万顺介绍,作为壳聚糖基愈创非纱布,这个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降解吸收作用,不用频繁更换。它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显著促进创面细胞的生长,促进皮肤创伤组织的微血管再生,起到加速愈合、止血及减少疤痕增生的作用,属于高科技产品。
除此之外,该公司生产的另一种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壳聚糖止血粉”同样是以小小的蟹壳为原料,经过几十道生化技术,研发成为具有神奇功效的医用材料。据介绍,该产品具有快速止血作用,吸血量大,与出血创面贴服牢固,同时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和抗感染等多种作用,属于国际领先的创新产品。
其实,这些仅仅是山东企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缩影。据了解,像博益特这样的生物化工医药企业,青岛市目前有近60家,这些企业2012年实现产值69.3亿元,增长幅度为35.5%。
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规划处处长邵长城介绍,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山东石油化工企业以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为契机,推进传统石油化工和盐化工产业升级,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海洋开发及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也是一家从事海洋经济的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是以海藻为原料,生产可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海藻酸钠。
明月海藻集团副总经理刘洪武表示:“我们生产的海藻酸产品安全可靠,对人体无害。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产品品质的要求提高,这类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市场前景广阔。”
据了解,提炼海洋生物制品只是位于生物化工产业链的低端,国内的同类企业仍以低端工业级产品和食品配料为主。为了获取更高的附加值,该集团延长产业链条,进入了海洋化妆品、生物医药、医用材料、海藻肥料等多个终端领域。
“目前,我们已开发出80多个海洋类新产品,成为全球最大的海藻综合加工企业。2012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4亿元,比上年增长47%,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5%,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刘洪武兴奋地说。
在这些企业中,从事盐化工深加工的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先行者。
万华化学在异氰酸酯系列产品、芳香多胺系列产品、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占有优势,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MDI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其中,MDI产品是制备聚氨酯的最主要原料之一,聚氨酯具有橡胶、塑料的双重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纺织、家电、建材、交通运输、航天等领域。
“目前,公司共有3套MDI装置,产品质量和单位消耗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亚太地区最大的MDI供应商,全球第三大异氰酸酯制造商。”万华化学副总裁刘博学说。
万华化学着眼于“中国万华向全球万华转变,万华聚氨酯向万华化学转变”的战略,该公司的化学业务将由单一异氰酸酯产品扩展到涵盖多种异氰酸酯、多元醇等聚氨酯全系列产品,同时进入丙烯酸及酯等石化产品、水性涂料等功能性材料、特种化学品等领域,成为最具竞争优势的聚氨酯、石化产品、功能性材料、特种化学品供应商。
“海洋经济为山东省快速发展作出贡献。上半年,海洋化工以及海洋生物等五大产业的60家骨干企业预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74.5亿元,增长幅度达到15%。山东省海洋化工产业发展势头尤为强劲,11家现代海洋化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为22%。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力度,为山东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作出贡献。”邵长城说。(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