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即将开展的“一人服务一企业”活动,将把产学研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是该校重视产学研合作传统的延续。为了确保“一人服务一企业”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浙江理工大学制定了相应的配套“硬”政策,要求新进校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或挂职,时间在6个月以上。
为企业服务好的老师
受到校方表彰
上世纪90年代,绢纺产业在桐乡迅速崛起,但经过长时间发展,绢纺产品市场饱和,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不够,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下降,呈现前景不明朗态势。近日,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的三位教授走访了桐乡三家绢纺丝织企业。想通过调研,找到问题症结,帮助当地企业。
同时,当地绍兴越隆集团新推出一款具有弹性、吸湿导湿和抗皱免烫等多项功效,采用了集棉、天丝、亚麻等纤维及导电纤维等于一体的功能性混纺纤维面料。这款面料,正是由该公司会同浙江理工大学祝成炎教授等共同研发的成果,目前被多家高档休闲服装企业追捧,实现利润上千万。
像这些注重产学研结合、致力于社会服务的教师,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科技工作大会上,受到了表彰和奖励。
延续产学研合作传统
将开展“一人服务一企业”
该校即将开展的“一人服务一企业”活动,将把产学研合作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是该校重视产学研传统的延续。
早在2006年,浙江理工大学就开始在绍兴市开展“百名教授结对百家纺企”活动。“专业化结对,团队式服务”,使高校科技在服务企业中爆发出勃勃生机,成为科技服务企业、促进产业发展的“浙江理工大样本”。
2009年,在科技部、教育部等提出科技服务企业后,浙江理工大学将“百名教授结对绍兴百家纺企”活动主题调整为“帮扶解困求生存,转型升级谋发展”,并制定了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双服务”专项行动“百名专家企业行”,从服务纺织服装类企业扩大到服务各学科相关企业。学校为此组建了20支科技小分队,由校领导分别带队深入企业进行科技服务。
像该校服装学院季晓芬教授,从1999开始就与杭州两大品牌女装公司汉帛(中国)有限公司和达利(中国)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
“一般都是企业遇到难题,然后找我们。记得有一次,企业外贸订单多,工人加班时间长,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工人加班时间,他们找到了我们。”
季晓芬教授说,当时师生组成了一个项目团队,8个教师带了十几个学生走进企业,到车间各个部门做调研,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试运行后非常成功。
季晓芬教授说,大学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企业也给在校学生提供了很多实习岗位,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
今年,浙江理工大学贯彻落实浙江省委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升级加码:每年组织数百名教师,每人至少为一家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经过三年努力,达到教师“一人服务一企业”的总体目标,并形成服务地方和企业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贡献率。
为了确保“一人服务一企业”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浙江理工大学制定了相应的配套“硬”政策,要求新进校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或挂职,时间在6个月以上,并建立了相应的选拔、考核和奖励机制,对服务成绩突出、成效明显的教师每年进行表彰和奖励。(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