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的武汉酷热难耐,麻质衣服吸汗又透气,成为不少人的首选。
亚麻产品不只在服装设计生产上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最近两年,在国内快速刮起了一股亚麻家纺布艺热,都市时尚一族开始喜欢选择亚麻家纺布艺布置装饰小家,让家出现别具一格的特殊效果。那些最自然的色调、最时尚的款式,塑造了美好而时尚的家居环境,开创了中国时尚一族比拼欧美上流社会的一股清新之风,带给他们轻松享受家居的美好时光。
过去,国内的家纺布艺以棉布为主,亚麻布艺并没有在国内流行。随着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提高,对亚麻家纺布艺的需求逐渐提高,国内百姓很少有机会买到的外国亚麻家居布艺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前国内很少见的亚麻产品开始大量出现,带有欧美风格的亚麻家纺布艺出现在高端市场,受到国内时尚一族的喜爱。
同时,不少汽车配饰的麻质产品也广受青睐。因为汽车内饰材料应能同时满足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加工性能、经济性能和环保性能的要求,既要有足够的强度、韧度、吸音、绝热性能,又要质轻价廉,能进行深度模压成型;既要防污抗菌,又可循环再生。就目前来看,亚麻天然纤维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因此,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纺织市场渐渐刮起一股“麻旋风”。
据了解,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资本市场上。以国内较大的亚麻纺织企业浙江金鹰股份(600232,股吧)有限公司为例,其参股创投公司,属于新三板概念股之一,该公司预计2013年1月份至6月份净利润同比由亏转盈,净利润约1000万元至1500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965万元)。业绩变动的原因就是:亚麻纺织行情回暖,亚麻制品销售上升,亚麻装备订单增加。
亚麻被称为纤维中的皇后,具有吸湿排汗、天然抑菌、缓解疲劳、防止辐射等多重优异的天然功效。
与传统的家纺布艺相比,亚麻产品具有吸湿性好、无静电、保暖性强、抗拉力高、抗腐耐热、平直光洁、光泽柔和、纤维柔软等特点,属于低碳、绿色、环保的家居布艺。亚麻用作床上用品,凉爽效果优于棉制品,人不仅易入睡,而且很好地提高了使用者的睡眠质量,使用者睡得香甜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目前,我国亚麻生产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既是亚麻纺织品出口大国,又有极大的内销潜力。
最大亚麻纺织工业生产国
中国亚麻纺织工业有限公司(CTXIF)是中国一个亚麻纱及多种亚麻面料生产和销售公司。
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先生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亚麻纺织生产国,中国亚麻纺织工业有限公司跻身全国亚麻行业的领先制造商阵营。公司预计,到2015年,全球对亚麻产品的需求将超过200亿美元。
但是,亚麻纺织产业在我国纺织行业中却是规模很小的产业。
八成市场在国外
虽说,中国是最大亚麻纺织工业生产国,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窘况:我国亚麻纺织制品近80%的市场在国外。
然而更为可怕的是,这些亚麻纺织品的原料来源也在国外,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两头在外”的行业。“两头在外意味着两头受制于人!”业内人士表示。
原本富贵小姐身的亚麻产业,现如今落得一个被人支来唤去的丫鬟命。开拓内需市场以及原料基地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一旦欧洲亚麻原料价格在旺销中快速上涨,会使得国内亚麻纺织生产企业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日前,在中国麻纺行业协会召开的亚麻行业部分副会长座谈会上,应邀出席会议的、时任农业部经济作物司主管麻产业的杜建斌有些痛心疾首:“两头在外意味着两头受制于人!再这样下去,本来就很弱小的中国亚麻纺织业将岌岌可危。”
内需市场亟待开拓
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麻纺织制品75%以上用于出口,而2009年麻纺织制品出口比例占到80%,这种“二八比例”使我国麻纺织企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只是扮演了“生产车间”的角色,而产品的创意、设计和下游的销售、品牌管理都被外国人掌握,利润空间有限,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使得我们过度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和价格上的竞争力,导致了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而却未能实现出口效益的同步增长。
随着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和土地价格的不断上升,以及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更是直接加剧了麻纺织企业的生存和赢利难度。
麻纺行业粗放型的出口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亟待向集约型转变,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行业协会号召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必须大力开拓内需市场,提高亚麻纺织品、亚麻服装的市场占有率。
据了解,中国麻纺行业协会已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将内需和外需的比例调整为各占50%,每年平均内需比例保持5%的递增,这个增幅关乎中国麻纺织行业的“胜与败”。由此可见,扩大内需已成为麻纺织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大举措,已刻不容缓;扩大内需战略对麻纺织企业来说也意味着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
《开发中国麻纺织制品内需市场实施办法》中特别强调,依据行业现状要抓好五个结合:内销市场中高档产品(麻纺织面料、制品、服装等)的定位与延伸产业链相结合;内需市场客户对产品、规格、数量的需求与创建品牌价值、提升技术效益相结合;内需市场大中城市精品展店、批发中心、零售门面、商业网络与麻纺织产品时尚文化、宣传广告相结合;内需纺织工业(针织、服装、家纺等)上下游衔接与建筑、水电、国防等产业对接合作相结合以及内需市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产业中长期发展运作规划相结合。
可投资建设原料基地
实际上,真正让人担心的产业安全问题是我国没有自己的亚麻原料。在这方面,我国的钢铁产业、大豆产业都已成为前车之鉴。我们需要的铁矿石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制作食用油的大豆绝大部分依赖进口,我们既掌控不了原料,更无从谈起价格的话语权,两大产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卡脖子行业。
因此,我国亚麻种植业的恢复与发展,关乎中国亚麻纺织业的未来。如果没有来自本土的原料产业支持,我国完整的亚麻产业链将破损断裂,亚麻下游产业更将过度、持续地依赖进口原料。
此外,面对后起新兴经济体的同业竞争,我国亚麻纺织业原已建立的竞争优势将逐渐退化。
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会长许吉祥最近说,近年来,我国麻纺织原料种植面积急剧萎缩,优质亚麻原料和黄麻原料主要靠国外进口,受制于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目前行业发展的障碍。
据了解,在我国,麻原料种植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很不均衡,这不仅使我们的麻纺织企业在产能扩展、产品创新上受到了很大限制,也使麻农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特别是严重影响了麻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此,中国麻纺行业协会高度关注,多方走动,正在积极争取各方协作与支持,力争早日结束这种尴尬局面。
云南黑龙江都有种植地
环视中国,仅黑龙江省、新疆和云南省的部分地区适宜种植亚麻。
黑龙江省亚麻种植条件并非得天独厚,而是“得地独厚” ,并具有80余年的亚麻栽培史。所谓得地独厚,指适宜种植亚麻的耕地较多,但是出产的亚麻质量并非上乘。国际公认最好的亚麻原料出自欧洲的法、比、荷三国。我国亚麻纺织业近年进口的生产原料大多来自上述三国。就以黑龙江省兰西县为例,其境内麻农使用的良种亦多从法国、比利时引进。
在经历低谷后,随着亚麻产品的再次火爆,当地亚麻种植正在回暖,当地亚麻初加工企业从仅剩2家恢复到15家。
据黑龙江省亚麻行业协会统计,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亚麻生产企业总产值累计完成47.2亿元,同比增长53.2%。今年1至4月,全省规模以上亚麻生产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亿元。
在云南昭通市,那里有雨露亚麻基地。当地农民在海拔2500米的高山上种植优质雨露亚麻达3万亩,麻高度1.3米左右,单产每亩300公斤以上,可纺24支亚麻纱。
业内专家认为,只要中国亚麻雨露麻品质和单产提高了,就可以逼迫欧洲降低他们的亚麻原料价格,这样,既使中国麻农受益,同时也能够降低中国亚麻制造企业的原料成本。
需警惕资本炒作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徐文英曾表示,原料涨价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产成品的价格上涨则难以同步,往往滞后并低于原料上涨的速度和幅度。
他说,近几年,资本之手伸向原料领域所引发的原材料价格上下巨幅波动,已使企业备感恐慌甚至无所适从。我们由衷希望能够有一个有序的、价格平缓起伏的原料市场,而不是一个暴涨暴跌、无序、非理性的原料市场,让我们的企业能够按照捕捉得到的市场规律去经营好自己的企业。(投资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