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当今服装市场已进入“比创意”、“拼文化”的时代。我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逐渐从追求服装的有形价值,转变为关注品牌和产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等无形价值,人们对服装品牌、创意的需求远大于过去。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推进服装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增强服装产业链各环节的设计力度,推动工业型的服装产业逐步向时尚型产业发展,全方位提升我国服装产业综合竞争实力。
提升服装产业的文化创意,不能单纯为创意而创意,要在充分理解创意元素中所包含的文化含量和美学成分的基础上去剖析元素、解读元素,然后和服装产业相结合,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服装产品。这要求设计师更加注重对中外文化以及对中外设计史、服装史、中外美学、中外文学等的了解掌握。现在,在我国的一些自主品牌中,对创意元素中的文化解读还存在一些误区,以为把古代的元素全盘拿来放在现代款式上就已经完成了创意的过程。真正的创意是要提取其本身的文化含量和现代追求的一种契合,使其跨越时空、浑然天成。
坚持走集聚式发展之路
现在,世界上一些知名国际时尚之都虽各有特色,但在其产业形成条件和产业构成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都坚持走集聚式发展之路。巴黎的服装产业集群是高级时装产业集群,来自于世界各国的顶尖设计师和大额资本在这里实现利润最大化;意大利的米兰则是高级成衣产业集群。这些“世界时装之都”正因为集聚了各种创新要素,形成了独特的差异化发展优势,从而把持着世界服装产业链的价值高端环节。
不同地区形成什么样的集群取决于三个方面的条件:成本、劳动力素质和市场环境。对于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本地的市场规模,是难以实现产业集群的快速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必须把眼光放到全球市场上,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中国服装的魅力,加强中国服装产业的国际市场推广。尤其是要以培育国际服装品牌、提高服装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为核心,加速产业升级。
当前,我国服装产业走集聚式发展道路,提高质量和效益,要着力推动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管理创新要求服装产业的发展要加快建立以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发展;科技创新要求在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强研发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文化创新要求创建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服装文化,如提高国民的服装审美观念等。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推动管理创新、科技创新,还是推动文化创新,都离不开人才。培养一批既懂服装又懂经营的企业家;培养一批懂文化、知设计的服装设计师;培养一批对服装产品和消费市场研究透彻,能为服装销售造势的营销专家;培养一批在面辅料市场颇有研究的服装面料设计师;培养一批精通时装语言,并能准确表达设计师思想的时装模特;培养一批能体味服装真谛,能发现各种时装风格、流派特色,通过宣传报道造成时装界你追我赶生动局面的时装摄影名师、服装专业名记者和时装评论名家等,这对加快推动我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引导争创自主品牌
由于我国很多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在原有产、供、销体制影响下,企业长期意识不到品牌的价值和重要性。我国服装企业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贴牌加工、来料来样加工后,才逐渐转向自主品牌的开发与研究。对我国服装产业而言,自主品牌的锻造是一个永远无法绕过的门坎,必须勇于面对,实现跨越。要把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别具一格的创意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生活习俗、行为方式等紧密相连,唯有这样,企业的品牌效应才会在细水长流中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一个品牌从诞生到广为人知,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育。首先,企业要树立成熟的品牌观。不仅要将商品销售给目标消费者或用户,而且要使消费者或用户通过使用对商品产生好感,形成对品牌的忠诚度、信任度、追随度,由此使企业在与对手竞争中拥有坚强的基础。品牌还可以利用其市场扩展的能力,带动企业进入新市场,带动新产品打入市场,亦可以利用品牌资本运营的能力,通过一定的形式如特许经营、合同管理等形式进行企业的扩张。其次,品牌的推广,需要不断铸造自己品牌的灵魂。所谓品牌灵魂,体现在不断提升的研究开发能力、更优的产品质量上,并能在时尚潮流中勇于开拓,通过材料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产品构思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构建多元化的创新体系,从而获得高附加值,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当前,对于原来贴牌生产的服装企业,可以尝试以多种形式与国际品牌企业进行合作(收购、参股、代理等),借助他们的经验推动自主品牌的发展和在国外市场的销售。不仅如此,通过合作还可以改变自身企业对国际流行信息不灵、产品款式落后、色彩跟不上流行趋势、营销手段不符合国际惯例等弊病,使自主品牌更上一个台阶。(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