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中提到,要“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更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四川省纺织服装行业人才教育的“领头羊”,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通过创新机制,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走出了一条“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路子。
政策篇:
成都纺专建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给深化校企合作提供组织和服务保障的同时,也搭建起一个校企沟通平台。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成都纺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形成了“公司+院系”的社会服务机制。各二级学院均成立校企合作的董事会或理事会,采取相对独立运作的运行机制,学校在人、财、物、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新的激励政策。
2010年,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获批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学校,是四川省第一个被纳入建设序列的职业院校。借助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成都纺专开启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之路。
“我们首先创新机制,搭建平台,为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服务保障。”成都纺专党委书记尹析明介绍,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
校企合作将使得学校和企业单位关系更加密切,但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在与企业单位对接过程中,难免会在财务、日常管理等环节有些各行其道。为打破这一壁垒,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间无缝对接,成都纺织高专成立了“成都纺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形成了“公司+院系”的社会服务机制。
随着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的深入,成都纺专原来的9个系也调整为9个校企合作的二级学院,并在办学机制上实现两大创新:一是各二级学院均成立校企合作的董事会或理事会,理事会通过拓展学院与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系合作渠道,搭建学校、地方政府(园区)、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平台,实现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二是各二级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重大事项由党政联席会决定,学院采取相对独立运作的运行机制,学校在人、财、物、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新的激励政策,对二级学院的运行绩效采用目标管理考核,实行撤并退出机制。
“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目的就是要搭起一个学校与行业、企业顺畅交流合作的‘立交桥’,鼓励各二级学院主动‘走出去’与企业对接;敞开大门把一大批行业企业‘请进来’,让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行业企业打成一片,最终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尹析明说。
亮点篇:
成都纺织高专在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建设过程中亮点频出,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机构制度建设催生了“三化五联动”校企合作新格局,管理机制的创新孕育了“多方嵌入,合作育人”的办学新模式,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引入确保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1.“三化五联动” 校企合作有了新格局
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后,使得校企合作有了专门机构负责管理与推动;而校企合作理事会制的各二级学院的建立,使得校企合作成为学校常态化工作。在学院与企业联合制定的《理事会章程》中有明确规定:理事会要不定期地指导学院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推进学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各项教学改革,发挥发展咨询、筹集基金和宣传推广等作用。学院也要主动参与到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员工培训中。
“校企合作制度体系的建立,理顺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明确了权责边界,校企合作由此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尹析明介绍,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联合招生、联合提升教师水平、联合服务社会、联合建设学校文化的“五联动”校企合作新格局也日渐形成。
一是联合培养人才。校企合作的二级学院的建立,为企业、行业参与人次培养提供了平台,有效推进专业建设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对接,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的对接,使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加适应企业、行业和社会的需求。
雷迪波尔服装学院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方面的成功创举。这是四川省首个以企业冠名、校企培养服装类专门人才的服装学院,2012年成立之初便启动了“士官生第一季”计划,首批39名学生进入该班培养。雷迪波尔服饰公司直接参与学生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岗位标准的制订,而同时服装学院的教师还对雷迪波尔公司三个品牌的督导开设了《品牌建设》课程。
此外,学校电气工程学院也与知名IC芯片厂商、上市公司——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成都纺专—中颖联合单片机系统培训中心”,该中心将建设成一体化教室,满足学校教学、考试、竞赛和科研的需要。学生在该教室得到中颖公司技术专业人员手把手的指导。
二是联合招生。成都纺专享有单独招生的资格,这也开辟了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企业需要的人才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合作企业入职。据介绍,近两年全校有665名学生在合作企业就业。
如纺织学院与遂宁乾宏纺织有限公司通过单独招生形式实现了校企“合作招生”,开创了“中国式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合作招生建立的“乾宏班”学员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企业员工又是全日制在校学生。乾宏班学生的三年学费由企业支付,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三年;如学生考取专升本,企业还将继续支付其专升本后的学费。
三是联合提升了教师水平。校企合作建立了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这为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创造了条件。学校与企业开展了“实职互派、双向兼职”工程,提高了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据介绍,截至2012年,学校累计引进了企业能工巧匠11人,重点专业“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如纺织学院引进了原成纺二厂高级工程师刘光彬、浙江竟宏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一线专家范德彬、原成都市线制品厂王玉彬、原海蓉绸厂王俊等多名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到学校任教,他们的到来大大提升了学校师资队伍教学水平。
四是联合服务社会。“以前,各学院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但教师在其中的作用还有潜力可挖掘,我们现在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政策,让教师更加积极主动走出校门、走向企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尹析明介绍。
如2012年,学校参与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及眉山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宋词雅韵》诵读晚会,负责朗诵会的全部服装设计、制作,共设计了38个人物形象,159套服装。
据介绍,成都纺专面向全省监狱系统干警和服刑人员及产业园区、企业等开展职业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共计培训18773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保障。
几年下来,学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社会服务渠道和领域进一步拓展,学校的社会服务收入也实现了跨越式飞跃,“短短3年,学校服务社会的产值从百余万元突增到近千万元,全是我们老师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做出来的。”尹析明自豪地说。
五是联合建设校园文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在校内校外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学校在与企业、园区进行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合作同时,也大力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流融合,学校文化建设既具有企业文化的特性,又超越了企业文化。
如机械学院汽车实验室推行5S现场管理模式,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SO)、素养(SHITSUKE),学生在注重细节的现场管理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职业素养,也近距离得到了企业文化的熏陶。
而建筑工程学院在学生管理方面则建立双辅导员制,企业代表担任班级辅导员,不仅从专业学习上给予学生指导,而且在班级管理上融入企业管理理念,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企业文化,而企业代表也能体验到高校先进文化的魅力。
2.“多方嵌入,合作育人” 人才培养有了新模式
各二级学院建立后,在相对独立的校企合作运作机制下,学院在人、财、物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多方嵌入,合作育人”的办学新模式,使校企资金、技术、设备、师资相互嵌入,使“校中厂”“厂中校”成为现实,学校与企业成为发展共同体。
据介绍,全球电梯和自动扶梯产业排头兵——通力电梯在学校建立了工厂化实训基地——“通力电梯实训基地”。通力电梯为该实训基地提供了价值350万元的先进实训设备,并根据需求进行变更升级。基地的建立,也让企业搬进了学校,师傅走进了课堂,学生变身为员工,教室成了车间,学生有了真实的实践环境,也促进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企业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实现了双方资源共享、互惠双赢。
类似的“嵌入”还有纺织学院,该学院引进成都市鑫昕丝绸有限公司,后者给学校投入价值100万元的两台蜀锦设备,填补了校内实训设备的空缺,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也改善了核心课程的师资状况,使课程的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
电气学院与成都肇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应用电子技术孵化中心”,由企业、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单片机项目的开发和应用推广。目前已开发了4个项目,肇元科技公司还为参与项目开发的6名学生提供在校期间学费资助和每月500元的生活补贴。
3.引入第三方调查数据 人才评价有了新标准
日前,成都纺专与著名教育调查与数据公司——麦克思(Mycos)签订了5年合作协议,后者将为学校提供新生调查、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重要数据和报告。
一所高校主动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作“调查”,这在其他学校并不多见。“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客观准确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效果,用第三方的数据,科学测定社会需求,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尹析明说。
“长期以来,教育人面临一个共同的困惑,就是人才标准究竟谁说了算?”他介绍,成都纺织高专每年学生就业率在全国同类院校都名列前茅,但学校并不满足于辉煌的就业人数,“我们还将关注学生就业质量,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
据介绍,成都纺专一直致力于学生“全面成才、终身发展”,“时尚纺专,相伴一生”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希望学生在纺专的求学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质量逐年攀升。第三方调查公司的数据将为我们准确判断人才培养效果、梳理总结经验、查漏补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尹析明介绍,学校也能从这些数据报告中提早发现一些新情况,并相应完善对策。
如通过调查发现,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在服装制作、加工等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已经做得非常成熟,但从事服装设计和营销等领域的毕业生并不多。“这就提醒了我们,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加大服装设计和营销等方面的内容设计,让我们的毕业生在服装行业的各个领域全面开花。”
相应的调整还表现在对学生的“评优标准”上。原来,学校从毕业生对母校的反馈意见中,发现“学风问题”的关注度从以前的6%增加到了16%。“这说明学生对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我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尹析明说,学校很快便召开行政会,决定在学生“评优”的标准上加大要求,“体现重视文化课知识和能力的导向”。
成效篇:
成都纺织高专在3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和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探索中,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显著成效。一是校企合作从个别走向全面。校企合作理念已经融入办学理念、教师教学科研、学校文化建设等,校企合作从单一的顶岗实习扩展到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员工培训、文化对接等领域。二是校企合作从松散走向紧密。企业、行业与学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态势走向深入。三是校企合作从自发走向自觉。各二级学院、教师都有了主动出击的意识,很多行业企业也主动到校接洽合作。
1.校企合作从个别走向全面
“骨干建设前,我校校企合作探索已经有了一定成效,但大多是某个院校、专业的个别行为,而通过3年的校企合作机构制度建设,机构的保障和制度的激励使校企合作从个别走向了全面。”成都纺专校长夏平介绍。
具体体现在理念的全面渗透,目前,校企合作已内化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学院的建设思路,已融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之中;实践的全面参与,校企合作在校内已形成共同关注,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领域的全面拓展,校企合作从单一的企业接受顶岗实习,扩展到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员工培训、文化对接等领域。
夏平介绍,学校主动融入行业企业园区的发展,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园区的管理人员。如派出一位教师担任彭州纺织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先后派出两位教师担任广安牛仔产业园区副总经理,学校还参与帮助广安制定当地产业发展规划。
截至目前,成都纺专9个二级学院已与150家企业、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与企业共建7个订单培养班;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100余项;与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200余个;与6个园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近3年实现社会服务收入近千万元。
2.校企合作从松散走向紧密
通过校企合作二级学院的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成立,学院与企业、行业间形成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合作态势,校企双方合作的纽带变得越来越紧密。
各二级学院的理事会构成名单,都会有相关行业的负责人担任副理事长、理事。比如材料与环保学院理事会便聘请了香港广豪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陵为理事长,开平市信迪染整厂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荣沾等5人为副理事长,上海晨锦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喆等4人为理事。截至目前,理事会成员单位已4次对2011、2012级染整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充分讨论,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给出各单位的建议和要求。
“理事单位的职责是对各学院的办学方向、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大型项目等重大事项进行参谋、咨询、指导,参与学院发展规划的编制,并定期听取汇报,对学院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夏平说,学校要求所有专业均要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并规定企业人员不得少于三分之二,企业专家将不定期参与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制订和教学内容改革、职业岗位分析等。
3.校企合作从自发走向自觉
成都纺专构建起的一系列校企合作机制体制,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关系更顺,权责更明,管理更规范。而在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实践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已初步形成了需求链、利益链、发展链,校企合作成为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
据了解,材料与环保学院与广东开平市信迪染整有限公司之间便已形成了这样“三种链条”。学院对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对无水激光印花技术进行研发与创新,为企业创收利润600余万元;作为回报,该企业又与学校合作成立信迪负责产品研发中心,开发在成都市“非遗节”进行展示的服装。
夏平介绍,2012年,学校还在染化专业启动实施了“创新人才计划”,把一些即将毕业的优秀毕业生选拔到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组中,毕业后的两年里,这些学生将在项目组、企业和学校参与产品研发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企业对这种方式非常欢迎,项目结束后,企业将以高薪聘用这些学生。”
6月1日,成都温江的国色天乡成了时尚的海洋。一场由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精心打造的“‘梦·fashion’2013学生毕业作品展暨雷迪波尔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志愿者官方制服展示”活动,在这里华丽上演。
展示会上,分宋词雅韵组、蜀绣组、信迪组、凤凰庄组、创意组、成衣组、制服组7个场次,展出了学校2013届毕业生设计制作的30余个系列、200余套作品。聚光灯下,由新丝路和成都纺专的学生组成的模特儿身着各款各色服装,或高贵典雅、或前卫时尚、或成熟稳重、或轻松活泼。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纺专学生参与设计的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志愿者服装也在当天展出,赢得阵阵喝彩。这些参与设计的毕业生,也因此早早找到了满意的就业岗位。
据悉,成都纺专已经携手雷迪波尔公司举办了两届毕业生作品展。“这是我校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尹析明说,全面深入的校企合作,让学校的毕业生成为企业需求的“香饽饽”,在今年这个“最难毕业季”,学校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截至5月底达到了96.03%。(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