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铜梁县大庙镇石院村5社,养蚕大户李义芳将自家养的蚕茧卖到收购站,与很多白色的蚕茧不同的是,李义芳家的茧是金灿灿的黄色。铜梁县推广彩色蚕茧,让很多蚕农增加了收入。
升级换代 普通茧变彩茧
“今年我养了6张"橙黄1号"彩茧,共产茧200多公斤。”李义芳介绍,彩茧收购价格达到40元/公斤,比普通的蚕茧价格贵6、7元钱,算下来,一张彩茧比普通蚕茧多收入300元左右。
铜梁是我市养蚕大县,全县有6万亩良种桑园,全县养蚕最多的年份发种量达到8万多张,农民养蚕收入上亿元。李义芳是铜梁县第一批“吃螃蟹”的养蚕户。“2010年,我们在西南大学蚕丝学院的支持下,引进了彩色茧这一科技新成果,以实现蚕桑业的升级换代。”铜梁县蚕桑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孙贤菊介绍说。
彩蚕养殖跟普通蚕养殖在技术上差不多,但彩蚕的抗病性比较强,即使天气有些变化它也能适应。2011年春季,铜梁县率先在大庙镇试养彩色茧蚕6张,收获橙色彩茧200余公斤,制成天然彩色蚕丝被,深受消费者欢迎。
去年,铜梁县蚕业部门又在西南大学蚕学重点实验室的指导下,扩大了该项目的科研试养与推广实验,在围龙镇、少云镇和石鱼镇部分养蚕大户中推广,共发放浅黄、橙黄、锈色三个蚕品种28张,生产各色彩色蚕茧1100多公斤。
一张彩蚕可增收200至300元
谈起彩色蚕茧的特点和优势,铜梁县蚕业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田时铭称,彩色蚕茧是通过转变蚕的基因让蚕吐出多种颜色的彩丝橙色、粉红、浅黄、浅绿、锈色。彩色蚕茧抽取的天然彩色蚕丝色泽柔和艳丽,利用这种纯天然的彩丝做成纺织品,像天然彩棉一样环保且不脱色,省去了印染工序,减轻了丝绸印染的污染,可以避免织物加工处理中各种化学残留物对人体的危害,产品备受国内外高端消费者青睐,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田时铭介绍,根据两年的实践,一张彩蚕可以让农户增收200至300元,2012年,铜梁总结了上年成功试养的经验后,选定在养蚕基础条件好的围龙镇和少云镇,发种30张,实行订单收购。围龙镇村民罗印书养了2张彩茧蚕,采摘茧子80多公斤,卖了3500元。“我家前两年养彩色蚕尝到了甜头,今年第二季还要继续养彩色蚕。”
彩茧成加工企业“香馍馍”
彩茧成了加工企业的“香馍馍”。“去年,公司对少云、围龙两个镇的彩茧全部实行订单保护价收购,蚕农一个电话,我们就派专人上门收购,当场支付现金。”铜梁安居丝绸公司一位负责收购的经理介绍说。
谈起彩蚕给企业带来的好处,该负责人介绍,以往市场上出现的所谓天然彩茧,是通过给蚕喂养带有色素的食物而产出彩色蚕茧,而新研制的彩色蚕茧是通过转变蚕的基因等技术来改变蚕茧的颜色。公司用彩茧蚕丝为原料,丝的长度、韧性显著好于普通白色蚕茧,在市场上销售特别抢手,并且价格比普通茧丝高出20%。公司用彩丝织了一批彩色丝棉被,在市场上每床2公斤的彩色丝棉被,价格尽管高达1000元仍然供不应求。
“这种产品目前主要供应高端市场客户需要,他们看重的是彩色蚕丝具有色泽柔和艳丽的优点,又有良好的抑菌、抗菌和有较好的抗氧化和阻挡紫外线的性能,符合传统丝绸产品的转型升级。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示范养殖,让更多的蚕农养殖彩色茧增收,”铜梁县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孙贤菊介绍说。(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