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串接起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而灿烂的丝绸文化,然而丝绸并没有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而在历史的荒漠中被逐渐湮没。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它们换上了时代的新面孔,正日益融入消费者吃穿住用的诸多角落。
在中国丝绸北京姚家园专卖店,记者看到,各种颜色和花纹的丝巾、方巾、长巾、披肩等服装饰品样式不一,华美而秀雅,价格从一百多元到三四百元不等,吸引了许多消费者的目光。
而在位于北京朝阳的丝绸工艺品专卖店,记者看到,以丝绸为原料和主题而制作的产品也相当繁杂。
既有用蚕丝绸缎缝制的箱包、钱包、香包,也有用蚕丝和其他纤维混纺制成的布鞋,也有绘有传统花鸟和人物图案的丝绸肚兜,更有用丝绸缝制的中国传统戏剧中各类角色的布偶。
其中品类最多也是占据位置最大的是摹写王羲之、唐寅、郑板桥等我国古代和现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代表性丝绸字画,在店内装饰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名贵而富丽。
尤为引起记者注意的是,一些丝绸制品以现代题材为设计元素,进行了新颖且富有艺术性的融合。不仅有采用与其他丝线融合交织而成的鼠标垫,也有丝绸布艺的框壁画,还有各种款式和大小的丝绸记事本。
一个以蚕丝绸缎为布料的六角收纳盒吸引了许多消费者的关注。店主许先生告诉记者,这个收纳盒以中国扣固定,扣上时是一个充满古典文化意味的精美糖果盒,既可放在茶几、冰箱上等做装饰物,也可以盛放干果招待客人,平日也可收储针线等细碎杂物。而将扣子解开时,则是一个精美的六角丝绸挂画。
“随着丝绸文化的推广,丝绸制品领域也将越来越多样化,一些消费者将拥有一件丝绸工艺品视为自己品位的象征。”许先生说,日常还有许多顾客向他提点子,建议他将丝绸元素运用到其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上。
对此,中国丝绸协会行业发展部主任刘文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丝绸产品开发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格局的变化,我国丝绸产品已从原来的生丝、坯绸等单一依靠原料性商品发展到印染绸、色织绸、装饰绸、高档丝绸礼品、饰品类、丝绸家纺类、装饰装璜材料、丝绸文化艺术类产品等众多领域。特别是近年来蚕丝被产品的开发,完善了丝绸产品的产业链,也繁荣了丝绸产品市场,提升了我国丝绸文化的影响力与产品附加值。
但刘文全也表示,由于长期以来,大多数丝绸企业依赖出口,国内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和市场培育基础相对薄弱,丝绸时尚消费氛围仍未形成。
“国内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对丝绸服饰等产品缺乏基本认知,加上传统丝绸文化与时尚元素挖掘还不够,产品结构还较单一。”刘文全指出,在这方面,国内丝绸制品市场还有改善的空间。(消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