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现象值得关注:高端购买力流向境外 洋品牌占主导地位
昨天,《2012年上海消费品市场品牌综合评价》研究报告发布,其中“时尚生活类”共16类消费品各评出前10名,在共计160个品牌中上海本地品牌仅有12个,占7.5%。
这份由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凸显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洋品牌已经在女性的化妆品、时装、奢侈箱包、手表等品牌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二是上海市民在境外消费快速增长,和海外代购同时对上海市场造成重要影响。
名牌箱包榜单全是洋货
这是首次在上海消费品市场进行面向社会公众的品牌评价,也是首次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价机制,对品牌进行整体评价及综合排名。
调查分16个品类,每类500个样本,8000份问卷分两次在各大商圈共18个地点抽样调查。16类消费品包括护肤品、女装、女鞋、珠宝、奢侈品箱包、手表、轿车、电脑、手机、童装、奶制品、红酒、平板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空气净化设备、净水设备。
12个上榜的上海品牌中,有5个是珠宝首饰,4个是童装,另外3个分属护肤品、手表和奶制品。
上海本地品牌在“女性化妆品、女性时装、奢侈品箱包”品类竞争力较弱,以“巴黎欧莱雅、艾格、路易威登”等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奢侈箱包排名前10的均为洋品牌。化妆品牌中,上海仅有“佰草集”位列第十名。而在手表品牌中,上海牌是唯一的国内品牌,列第八。
本地品牌缺乏产业依托
这份研究报告透露,2012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放缓,同比增幅9%,创近5年来新低;同时,大量有效消费力流向境外。
2012年上海出境消费177.9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56.55%,平均以每人每次在境外消费3万元人民币计,2012年上海在境外的消费就达到534亿元;其次,海外代购等形式的境外消费额去年也超过50亿元。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汪亮表示,上海曾经是轻工业日用工业最发达的城市,但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而逐渐失去优势,“研发设计在沪、制造在外”的新型现代都市产业还没有形成,导致上海本土品牌再次崛起缺乏产业依托。
汪亮说,虽然上海品牌在“化妆品和手表”品类出现了市场复苏的迹象,但整体而言,上海品牌的振兴一直缺乏突破,大部分品类特别是高端消费领域,还没有本土影响力品牌,导致大量高端购买力外流。(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