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德国纺织服装产业,多数人的第一认知是精密、先进的纺织机械,而对于德国的时尚品位与设计理念,很难用一两个词来概括。或者坦白点说,没有像意大利及法国服装那样,在人们心中留有深刻印象。3月26日,在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2013)举办之际,记者带着探寻其设计精髓的初衷走访了德国展团。展会现场,26家德国最具竞争力的时装企业竞相亮相,鲜明的颜色搭配、合体的剪裁设计,还有德国人引以为傲的“质量保证”,抱团参展的德国军团一点也不“低调”。当然,在向中国业界展示其品牌形象的同时,他们也在观察中国市场的需求与回应。
“接地气儿”的德国时尚
经过多年的沉淀,如今,德国纺织服装行业由清一色的中小企业构成,以本次参展的Monari公司为例,其员工共有215人,在德国Gronau总部工作的员工则只有80人。大多数人会将这样的企业模式解读为德国纺织机械高度发展的成果。不容置疑,在工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德国制造”已成为世界市场上“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但在设计与制造同等重要的时装领域,德国业者又有何建树呢?
Frank Henke时装公司此次首推旗下中高端品牌BLACKY DRESS,该品牌定位于独立自主的女性,其设计中大量采用皮革及毛料制品。公司首席执行官Markus Dejori表示,德国的设计具有独特性,它不同于意大利和法国的服装风格。“我们的服装适合于女性日常穿着,意大利和法国的时装可能更时尚化一些,但并不适合每个人。”Markus认为,设计创造力的持续性也为德国服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提供了保证,“我们每一季都会开发500件新品,每年大概有1000件新品上市,其中从不会有重复的设计。”
德国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托马斯·阿什(Thomas Rasch)是此次德国展团的重要组织者之一,在他眼中,德国服装足够贴近市场,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用直白一点的话来描述就是“接地气儿”,这为德国时装产业打开了国内乃至欧洲市场的大门。此外,质量及合身度的保证也是德国时装所长。
得益于上述产业优势,2012年,在欧洲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德国服装行业的销售额仍然达到了120亿欧元的水平,企业销售额平均增长超过2%。这个结果增强了德国服装生产企业的信心,德国服装行业协会对340家会员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企业对今年的销售寄予较高期望,预计2013年德国服装行业销售额将增长2.7%。
职业女装挖掘中国市场
在德国时装产业中,出口占整体销售的40%。总体来说,2012年德国时装行业出口业务发展比较缓慢,但是在年底的几个月有所加速,使得全年出口额仅下降1.6%。目前,德国是欧洲重要的服装出口国,其主要出口市场包括:奥地利、荷兰、法国以及瑞士等。托马斯·阿什表示:“虽然我们的整体出口有所下降,但对中国却保持上升态势。中国市场表现出的稳定需求,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渴望来到这里,挖掘更多的机会。”
本届CHIC展上,有不少德国服装企业都是首次亮相。他们希望通过这次展会寻找合作伙伴,在终端市场建立品牌商店。BLACKY DRESS品牌目前在全球有150家店面,其中有50家是在俄罗斯、30家在德国,20家在波兰,而中国将是品牌下一个重点规划的市场。公司首席执行官Markus Dejori说道:“谈到中国的高端女装市场,大家想到的可能是古琦和阿玛尼这样的开拓者,他们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接下来的10年里,我认为会由定位略低的品牌来引导潮流,所以我们也计划将二线品牌JEAN PAUL BERLIN推向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女性消费者地位的提升,相信成熟、有品位的服装会满足她们的需求。”
据记者观察,本届参展的德国企业中,以职业女装品牌居多,单品售价普遍在2000~3000元。诞生于1978年的德国女装品牌Laurel也是第一次参加CHIC展,该公司市场策划经理夏美贞这样看待中国女装消费市场的变化,“我觉得中国的职业女性现在逐渐对女装品牌有所认识,她们希望找一些不是太夸张、质量有保证的、有品位的品牌。所以我觉得这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好时机,因为我们的品牌是面向那些对事业有追求的女性。”据介绍,在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设计方面,Laurel保留了品牌最精华的部分,而在剪裁方面有所改良,以更符合中国女性的体形特点。
生产外包仍然依赖中国
无论从出口市场还是进口市场来看,目前,中国与德国时装产业之间的关系都紧密相联。在德国企业看来,中国是下一步着力开拓的市场,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德国服装企业最重要的生产代工基地。2012年德国自中国进口服装金额达80亿欧元,排在第二位的是土耳其,进口额为30亿欧元。在记者采访的几家德国服装企业中,他们都有或多或少的生产业务是在中国进行的。尽管全球纺织业的生产重心呈现向东南亚转移之势,但尊奉“质量为上”的德国企业不愿为追寻低成本而放弃品牌声誉。
“我们的部分生产是在中国进行的,特别是钉扣子或者装拉链这种比较讲求手工艺的工序。由于我们是定位于高端的品牌,所以尽管中国的各项生产成本上涨,我们还是会努力克服,不会因为追求低成本的生产而牺牲产品的质量。现在,印度也有很多工厂做生产代工,但是他们的手工艺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夏美贞说道。
托马斯·阿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段时期内,中国还会是德国服装进口第一位的国家,但是其增长速度会慢下来,因为中国的企业也在给国内品牌进行生产。“从外部竞争来看,尽管土耳其、孟加拉国和印度呈现了上升趋势,但是他们与中国的差距是非常大的。短时间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全球出口市场的地位不会动摇。”托马斯·阿什说。(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