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经济学家陈世渊和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近日撰文称,中国11月出口继续下滑,反映出竞争力下降及外部需求疲弱。衰落的出口仍是拖累经济放缓的主要因素,加大了人民币下滑压力,增强了政府实施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
过去几天的迹象表明,在下周美联储会议召开前,中国央行已在引导人民币走低。进口增长的改善表明内需企稳,成为一个更令人鼓舞的因素。
11月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同比下滑3.7%,降幅高于10月的3.6%及预期的2.9%。进口萎缩5.6%,降幅小于10月的16%。贸易顺差3431亿元人民币(541亿美元),低于上月的3932亿元。
强势人民币对中国在全球竞争力构成压力。10月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实际汇率同比上升6.8%,而受美元走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11月可能进一步走强。据Bloomberg Intelligence Economics估计,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上升1%,出口增速就会下降1个百分点。
有迹象表明,中国央行已开始引导人民币走低。中国中央周二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设在6.4078兑1美元,低于周一的6.3985,为连续第二天贬值。人民币提前转弱可能反映出,鉴于美联储预计将于下周加息,中国央行试图赶在市场压力前采取行动。
以美元计价的萎缩幅度更为惊人 -- 出口和进口分别同比下降6.8%和8.7% -- 人民币贬值夸大了以人民币计价的数字。
全球需求持续疲弱令丧失竞争力的问题变得更严重。最近的数据表明全球进口依然维持在低位。希望在于,2016年全球经济的复苏或许能为中国出口助一臂之力。经济学家普遍预测,2016年全球GDP增速将从今年的3%提高至3.4%。
近期有关中国出口前景的迹象可谓喜忧参半。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出口订单可能进一步萎缩,而财新MarkitPMI显示的则是反弹。往往会与中国同步而动的韩国出口11月下降速度放缓。总体来看,预计未来几个月的出口形势将总体保持疲弱。11月下降速度放缓的进口则发出了更令人鼓舞的信号。这些数据表明,政府的宽松措施,包括自去年11月以来的六次降息,已经开始令国内需求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