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IMF执行董事会将就是否把人民币纳入SDR篮子进行讨论。在这个日子快要来临之际,IMF总裁拉加德上周末发表声明称,工作人员经过评估认为,人民币符合“可自由使用”货币的要求,因此,建议将人民币纳入SDR篮子。这意味着,人民币加入SDR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
中国人民银行很快就做出了回应,对拉加德的声明表示欢迎,指出人民币加入SDR是双赢,并表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稳步推动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实际上,人民银行[微博]已经为使人民币加入SDR推出了很多项改革措施,特别是8月初IMF发布题为《SDR估值方法评估——初步考虑》的报告之后:8月中旬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10月下旬宣布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11月初推出便利境外央行[微博]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措施。
人们都注意到了,一种货币被纳入SDR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出口额足够大,二是可自由使用。但IMF在“初步考虑”报告中指出,人民币加入SDR,还需要解决一些操作性问题,主要是形成代表性的汇率和利率,此外还需有对冲工具。上述人民银行的改革,就是围绕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展开的。
SDR要计算汇率和利率,依据是篮子货币的加权平均值。目前对于SDR篮子中的四种货币,汇率选取伦敦市场每天中午的汇率报价,利率选取货币市场短期债务工具代表性利率。人民币加入SDR之后,选取哪种代表性的利率和汇率呢?IMF在“初步考虑”报告中进行了一些分析,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近日拉加德的声明又重申,那些操作性问题还悬而未决,相信中国当局会予以解决。所以,人民币加入SDR,并不是改革的终结,而可能意味着人民银行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汇率方面,目前境内和境外的人民币汇率并不相同,而且在某些时段的差距还比较大。人民银行8月汇改使境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但仍然没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便利境外央行类机构更加便利地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可以使境内和境外的人民币汇率趋近,但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资本账户开放不可能一蹴而就,境内和境外的外汇市场是不能完全连通的,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选取代表性的人民币汇率,或者如何使境内境外的人民币汇率趋同,这不是一个很快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在利率方面,IMF评估了三月期国债,但认为其在二级市场的交易量不够大。中国的债券市场还不够发达,这是选取代表性利率的困难所在。其实,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也同样要面临代表性利率的选择问题,以前央行确定基准利率是,存款利率上限取消之后,这种利率只具有参考性了,那么,今后哪一种利率会成为“基准利率”呢?
总之,央行还需要更加完善汇率和利率的形成机制,这不但是人民币加入SDR后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金融市场发展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