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剔除生鲜食品后,日本8月CPI时隔28个月后再度跌入负值。各种有关于安倍经济学会失败的评论也不绝于耳。
日本为何会再度跌入通缩?是因为日本陷入流动性陷阱了吗?
金融博客marginalrevolution评论称:
你们中的很多人可能会忍不住提出各种有关“流动性陷阱”的说法。即便“流动性陷阱”可能是诸多看似合理的解释之一,它也存在问题。
流动性陷阱意味着,某人持有货币的边际效用基本是平的,无论这个某人指代的是银行,银行的股东,还是银行的客户。平坦的边际效用曲线将许许多多的“某人”绑在了一起,而非只是几个人。当持币边际效用不会出现增减时,会出现多重均衡,而多重均衡也常常给流动性陷阱模型添麻烦。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可能不再是原来的模样,因为无论持有多少现金,持有它们所获得的回报都是一样的。
体制性摩擦(Institutional frictions)可能在均衡的形成中起到了作用。那么, 为什么会在物价下跌时出现均衡?一定程度上,物价是具有粘性的,因而是不利于物价下跌时出现多重均衡的。(故)有人可能会期待物价总水平上升从而形成均衡,哪怕只能慢慢地形成。然而,为什么物价在小幅反弹后,又再次走低呢?
第二种观点认为,货币供应/信贷供应是个内生变量,例如费希尔·布莱克(Fischer Black)和摩尔(Basil Moore)等人。直到实体经济好转之前,M*V(M是货币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指代货币创造)的力量都是疲弱的。这一观点并不严格关注货币边际效用的斜率。2013年后期,(日本)物价上涨了一阵子,因为人们以为安倍经济学可能会奏效,但是现在他们看到现实并非如此,物价再次回落。
而第三种观点认为,日本在令日元贬值上还不够努力,例如克鲁格曼关于日本政府信誉的文章和Scott Sumner的几篇文章。而我倾向于认为是老人政治(指老年群体对政治的影响力很大),而非政府信誉问题。
我认为,最有可能的是,观点三和二存在交集的地方是真正的原因,但是我认为很少人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