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纽约时报》2月26日刊登评论员文章,分析中国等亚洲国家贸易规则对美国内就业的影响。
文章指出,美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两个跨洋贸易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TTIP)。在这个过程中,总统奥巴马及其首席谈判代表必须说服国内心存芥蒂的选民,特别是美国的工会组织,签署贸易协定是有意义的。
评论援引总统经济报告指出,TPP将创设至今为止最为广泛的劳工保护,全球受保护的劳动人口将增加四倍多。贸易协定旨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全球化最大利益的实现。但评论认为,事实上,该意愿不太可能实现。回顾北美贸易协定签署后的二十年间,没有任何一个贸易协定能够在满足全球化的同时保障美国就业。
贸易协定为全球化制定了规则,没有这些规则,全球化可能带来更多负面作用,不仅是对美国,对美国的贸易伙伴同样如此。但是,全球化进程不会因为贸易协定的有无而终止,贸易协定只是实现全球化的工具,包括提高劳工标准。
在这方面,美国并不是唯一想制定全球化规则的国家。中国正在同诸多邻国商谈贸易协定,其中较少涉及环保和劳工标准等措施。有观点认为,在全球贸易体系下,贸易规则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当前形势下,美国工人的境遇已然困难,那么在面临中国等劳工标准较低的亚洲国家的竞争时,情况可能会更糟。对此,评论援引美经济学家观点,尽管美国此前签署的贸易协定提高了劳工标准,但工人生活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当前劳工保护水平仍然不尽人意。
如果贸易规则旨在保护美国工人免受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那显然还未实现这一目标。文章援引一项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至2007年间,来自中国进口商品的竞争导致的失业人数占美国制造业失业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
评论认为,把中国排除在国际市场之外将严重影响全球商品供应链,造成全球范围的福利损失,贸易规则的调整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文章最后指出,在全球化趋势下,保护美国劳工不应当依赖对贸易规则的调整,而应着眼于美国内对劳工保护的改善。事实上,美国的劳工保护制度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仍存有不足。受中国影响而失业的欧洲工人可以寻求广泛的社会救济体系,而美国失业工人则不能更多指望政府。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不应当强迫亚太国家采取美国同样的劳工标准,相反,美国应当采纳欧洲国家更高的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