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2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开局不利,进出口同比双双下降。其中,进口更是大幅下降近20%,较为罕见。
2015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0.8%。其中,出口1.23万亿元,下降3.2%;进口0.86万亿元,下降19.7%;贸易顺差3669亿元,扩大87.5%。
去年春节开始于1月底,而今年则在2月中下旬。按照一般惯例,各商家应该在春节前1个月左右抢着进出口货物,到春节前一周基本开始休假。也就是说,今年1月进出口本应好于去年1月的表现。但实际情况却与此相反,可见形势不妙。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出口的下滑表明外需市场依然不景气,而表现尤其糟糕的进口,显示出国内需求疲弱,也预示着中国经济依然在下行。“这也预示着全年外贸形势相当严峻。”
有分析人士称,对外贸易进入“新常态”,要处理好适应中高速增长和防止外贸“失速”的关系,尽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做到外贸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此轮贬值三月后才能见效
毋庸置疑,本次进出口数据显示出的迹象值得警惕。
即便考虑到春节因素对年初进出口同比影响较大,海关总署经过季节调整后,1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降幅依然高达7.1%、1.3%和14.4%。
从国别来看,1月份出口对宏观经济状况向好的美国增长,对欧盟、日本出口下降;进口方面均为下降。1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3230.1亿元,下降5.3%。其中,我对欧盟出口2071.3亿元,下降4.4%;自欧盟进口1158.8亿元,下降6.9%;对欧贸易顺差912.5亿元,收窄1%。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004.7亿元,增长0.5%。其中,我对美国出口2161.6亿元,增长4.9%;自美国进口843.1亿元,下降9.3%。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认为,1月份出口回落既有去年同期基数相对较高的因素,也体现了主要贸易伙伴经济走势分化,尽管美国复苏势头有所巩固,但欧盟、日本以及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低迷难以显著改善需求。
面对此轮形势,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最核心的政策在于汇率和出口退税效率。其中,汇率政策是影响其结汇利润的根本。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研究部高级经济学家章俊称,出口增长低于预期,从侧面印证最近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贬值的必要性。
近期,人民币汇率继续下跌,在最近9个交易日中,七度逼近跌停。机构分析认为,这一轮人民币贬值,是与美元强势挤压、全球经济主体竞相宽松、国内降准降息预期强烈以及人民币境内外汇差套利行为有关。
周世俭对本报记者分析说,根据一般规律,由于外贸订单得提前3~6个月,最近一轮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也需要到4月份左右才能看到。
根据他实地调研的状况,企业非常害怕前半年人民币兑美元跌,后半年兑美元涨。“因为上半年卖家刚刚由于人民币贬值而要求降价,下半年结汇美元兑回人民币就缩水,感觉拿外贸企业开涮一样。”周世俭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一些国家央行采取货币宽松政策,国际外汇市场风云变幻,竞争性贬值风险集聚,也成为影响外贸未来走势的变量之一。商务部外贸司司长张骥提示说,汇率风险对外贸企业产生巨大压力,企业需要总结经验并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风险规避工具做好应对预案。
进口疲弱揭示经济下行趋势
在进口大幅下跌近20%背后,是国内对大宗商品的进口数量和价格都在下跌,而且价格的跌幅远超数量的跌幅。这既反映出国内需求放缓带来的量的下滑,也反映出强势美元等因素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弱。
根据海关公布的数据,铁矿砂、煤、原油、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减少,大豆进口量增加,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1月,我国进口铁矿砂数量减少近10%,但进口均价为下跌近50%;原油量减少0.6%,进口均价则下跌超过40%。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智说,1月份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乏力,同比下降11.7%,同时机电产品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有所下降,表明我国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弱化;而当月进口降幅的加深,一方面是继续受到大宗商品价格走低抑制,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过剩产能仍将延续一段时间。
他同时表示,长期以来,每年年初的外贸数据往往受农历新年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通常3、4月份以后的数据才能更加清晰地反映进出口运行情况。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本报记者称,结合前期公布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数据以及三年来的第一次降准,说明一季度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从国内看主要还是实际利率过高,只有降息才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降息越早越好,一年期存款利率可以降到2%左右。
章俊称,进口增长下跌幅度大于出口,带来贸易顺差上升,这种“衰退式的贸易顺差”导致GDP中的净出口贡献增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拉高GDP数值,但其实这不是反映经济向好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