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中纺圆桌论坛第十届年会在京举行,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王东堂主讲《新常态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以下为王东堂的演讲实录:
王东堂: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圆桌论坛,刚才秘书长也说了,本来计划参加我们今天下午论坛的时候,我们外贸司来的是张骥司长,因为他临时有会议就委托我参加论坛。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我就我们外贸的地位和作用,外贸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以及外贸工作下一步的思路和举措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交流和汇报。
第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外贸的增速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增速,占全世界货物贸易的比重从1978年不到1%,提高2013年11.2%。全球货物贸易的排名从32名上升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我们贸易伙伴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十个国家已经增加到目前的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了。我们外贸的经营主体从单一的国有外贸公司转变到现在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主体,多元化的外贸格局。
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外贸对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拉动经济增长。外贸、出口和投资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近些年外贸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平均水平大约是在18%,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促进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也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第二,外贸扩大了就业。中国的对外贸易直接带动就业人口1.1亿人。考虑到外贸上下游关联因素,带动的就业人口就更多。
第三,推动我们产业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成功的抓住了国际产业转型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进口消化吸收创新。我们国家从一个工业相对落后的国家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品的制造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178种商品的出口,居世界第一。在部分产品和领域,制造和技术水平已经晋升世界一流水平。
第四,增加财政收入。近十年,外贸增加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收入10%以上。2014年进出口环节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比重估计超过15%,货物贸易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国家外汇储备增加,也增强了我们国际支付能力。
第五,加快我们的体制机制的创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政府认真履行承诺,培育出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提升国际影响力。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国家的对外贸易在全球率先趋稳。目前我们与美国等国家建立了高层对话机制,170多个外贸合作伙伴有对话机制,在全球治理体系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增加。
第七,有利促进和加强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目前我们国家是49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101个国家的前三大贸易伙伴,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2009-2013年,我们国家进口总量超过八千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回顾过去的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我们国家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平稳增长,按照美元计算,我们2014年进出口增长是3.4,出口增长是6.1。如果剔除一些因素,我们国家进出口增速6.1,出口增长8.7,超过了我们去年年初的预期目标。全球贸易经济普遍放缓的情况下,考察和评价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应该在国际大背景环境下看。我们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和主要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稳中有升,有望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应该说成绩来之不易。
可喜的是,我国对外贸易实现平稳增长的同时,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一般贸易20年来首次占比过半,民营企业在外贸中占比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外贸的贡献与东部地区基本持平,外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的增强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14年,我们国家的进口增速放缓,全年进口增长0.4,是近年来最低的增速。因为进口增速放缓,直接影响到2014年整个国家的进出口的增速。
我们分析,进口增速放缓,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但是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并没有减少。大宗商品进口量降低,有利于企业的成本。
第二方面,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从改革开放到金融危机爆发08年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我们从30年里面,我们可以从时间区间分成3个阶段。1978-1990年是外贸快速增长阶段,那个时候外贸增长依托政策扶持、体制机制创新、低劳动成本优势内生因素。1991-1999年是较快的增长阶段。我国进出口和出口的年均增长13.5、13.6。这个时期我国承接国际转移的步伐加快,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的作用日益明显。2000-2008年是中国外贸发展超常规高速增长阶段。进出口和出口的年均增长达到了24.3,24.8,巨额的外贸增长的增量主要是外生力量,也就是国际转移加速,外商投资企业,从2000年开始是我们最重要的出口主体,出口占比接近60%。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外贸顺差逐年递增。
我国外贸实现近30年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五大驱动因素。一是世界经历了长周期的繁荣,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我国低成本要素比较优势,加入世贸组织大大改善了我国外贸发展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
金融危机以后,上述五个因素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国际需求来看,世界经济仍然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长周期的繁荣已经变成了当前低速增长。2001-2008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4.5%,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14.7%,金融危机以后,过去5年时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2,世界贸易年均增长3.1,大幅下降。从产业转移来看,跨国公司主导的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放缓,发达国家转向大力推动产业回归和再工业化。
产业转移在国际间现在缺乏亮点、热点和支撑点。联合国贸发会议有一个统计,02-07年,全球跨国投资年均增长15.7%,08-2011年均下降7.6,在我们国家,制造业利用外资从持续增长转为小幅下降。09-2013年,制造业利用外资,在我国利用外资总水平占比从09年的52%下降到2013年38.7%,2014年是33.4%。
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我们国家已经连续19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我们涉及的产品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延伸。争执点从原来的法律层面向政策制度层面延伸。我国的对外贸易经贸关系更趋复杂。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我国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生产要素成本集中上升,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上限,低成本制造的成本优势明显削弱。美联储说,我们国家与美国制造业单位实际工资的差距从2006年17美元缩小到2015年的7美元,反映我们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
从政策环境来看,过去部分地方为了吸引外资带动经济,通过政策洼地换取投资高地,目前国务院已经明确规定,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地方招商引资过程中,继续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开始受到严格的规范。总的来说,近几年我们国家对外贸易已经出现国际产业转移放慢,产业订单向周边国家加快,传统竞争优势下降,一慢一快一多一升一降的态势。我们国家外贸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已经进入新常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外贸高速增长明显放缓,金融危机前30年,我们国家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8.1%,近五年下降到10.2%。从竞争优势看,过去我们国家的外贸主要拼规模、价格、体力、汗水,现在低成本的优势难以为继,必须拼质量、服务、技术、品牌。原来车间性工厂性的企业日趋艰难,营销性企业竞争明显。过去外贸出口主要依靠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现在一般贸易总体保持增长,但是加工贸易明显走弱。我国对外投资带动出口步伐明显加快,开始出现支撑我们外贸发展三股力量,一强一弱一快的格局。
过去发达经济体是我们主要的出口市场,现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外贸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过去我们传统的靠贴牌的纺织服装、机电产品是我们主要的产品,现在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产品成为我们重要的支撑点。
东部地区在我国外贸发展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中西部的作用日益凸显。中西部的出口增速,已经连续5年超过东部10个百分点以上,占外贸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过去企业普遍希望减税让利给优惠,享受差异性的优惠政策,现在在新常态下,企业的诉求开始出现了分化,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更希望于政府侧重制度规范,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创新环境。中小企业,仍然希望得到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
从经贸环境来看,过去我们国家是国际规则的旁观者、跟随者,现在必须要做参与者、引领者,要善于通过自贸区建设,为我国企业营造稳定可预期的环境,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挥更多的中国声音,注入更多的中国元素,以维护和拓展我国的发展利益。
第三,下一步的外贸政策。我们总体的思路就是,千方百计稳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引领新常态。就2015年,我们认为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的经了进入了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放缓,将进一步抑制进口的增长。
从企业的竞争力看,要素低成本的优势正在减弱,近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负担过重,外贸企业经营压力增大。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从地缘政治来看,一些地区局势动荡加剧,国际贸易风险进一步增加。从重点行业来看,我们也做过调查统计,占我国对外贸易出口55%的机电产品,预计2015年出口增长6%,占比约30%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增长5%。我们国家的进口94%的比例属于 投资品和中间品。而且这两块与国内的投资,国内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的需求紧密相关。
消费品增长很快,但是在我们整个进口结构中的占比,基本上是5-6%的水平。大量的中间品的进口,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始终徘徊的情况下,对进口增速很难有明显的提质。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仍然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仍然有不少有利条件。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总体上还是有着较强的互补性,这一局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我国仍然具备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产业配套完善,人力素质较高,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定,为我们外贸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外贸发展空间广阔。面临新形势、新常态、新挑战,2015年外贸工作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步调,统筹考虑,主动适应外贸新常态,紧紧抓住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这一条主线,我们致力于实现五个转变。第一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入相结合转变。第二推动竞争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三,推动增长的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四,推动我们的政策环境由政策引导为主,向制度规范和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五、由尊重适应国际经贸规则,向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转变。
一是更加注重营造国际化、法治制的营商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规范和清理进出口环节的收费,积极主动应对外贸摩擦,加强外贸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外贸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提质增效,加快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二是注重贸易和产业的结合,注重推进创新推动,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从源头,全过程,全方位的来支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加大外贸转型升级激励的培育力度,创新加工贸易的模式,促进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三是更加注重发挥走出去对外贸的促进作用,鼓励企业通过开展对外投资,国际合作,工程承包,带动中国装备,中国相关的材料,产品,标准、技术、服务走出去,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是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同有关部门研究推进在关检汇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符合发展需要的国内外环境。
五是更加注重实施积极的进口战略,稳定能源资源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的进口,更加重视进口对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六是更加注重金融财政的支持力度,推动扩大出口信保的规模和覆盖面,增加险种,简化手续。推动完善出口退税机制,调动地方和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七是更加注重提升国际经贸规则的积极性,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加快形成以周边为基础,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的网络。
我们国家是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也是纺织服装的贸易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迅速,出口产业日益多元,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纺织服装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纺织服装产业虽然面临国内成本上升和国际竞争加剧的内外压力,我们国家的纺织服装出口,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出口增速高于当年全球行业的出口增速,占全球纺织品贸易比重逐年稳步上升。面对新常态,我们国家的纺织服装产业,也面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发展瓶颈制约的新任务。我们商务外贸司,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创造良好的外贸环境,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不断巩固传统优势,培育新优势,共同推进纺织服装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