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在信息时代,服务业并不拘泥于地理位置,目前天津自贸区以金融租赁业务为特色,广东自贸区涉及高端金融服务,福建的自贸区涉及对台的金融和贸易等合作——但很有可能,最后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会同质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展开人才与政策竞争。
自贸区是中国深入开放的抓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降低贸易成本的最大试验田就是自贸区。
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第二批自贸区名单,天津、福建、广东在列,若加上未来山东中韩自贸协定接轨区域,中国从北到南沿海地带,已经形成地理意义上完整的自贸区链条。
津闽粤自贸区各自特色浓重
中国建立自贸区是必然之举,中国周边业已形成自由贸易链条,中国不能脱离链条拱手相让贸易地位。北面有韩国的仁川、釜山,福建对岸有台湾地区,南面有香港、新加坡自由贸易港。如果不进一步开放,就会形成贸易洼地,类似于转口贸易、集拼生意、国际产品销售中心、服务中心等就会绕过中国沿海地区。一旦中国沿海形成自贸链条,就牢牢嵌入了东亚自贸链条中,不再只是低端制造业与低端服务业基地。
津、闽、粤三大自贸区紧随上海之后,毫不掩饰雄心,他们比上海面积更大,推出的项目更多元,特色烙印更浓。
率先获批的上海自贸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天津自贸区主要涵盖3个功能区,中心商务区、东疆保税港区,以及天津港保税区(含空港经济区),总面积约260平方公里,接近上海自贸区的9倍。福建自贸区可能包括平潭的392.92平方公里、厦门的150平方公里及福州新区11平方公里,是中国所有申报的自贸区当中,合起来面积跨度最大的自贸区。广东自贸区将是体量最大的自贸区,总共931.385平方公里,到2020年可开发面积为295.385平方公里,远远大于目前上海自贸区所规划的28平方公里。
从目前来看,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制度将进一步在其他三个自贸区推广,同时根据自身地理位置确立自身特点。
天津自贸区主要对准东北亚,大力发展航运,未来金融租赁业有优势;而福建的自贸园区主要是发展台海贸易,促进对台合作的发展;广东自贸区是粤港澳合作的2.0版,“粤港澳自由贸易区”主要是发挥香港的优势,突出香港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包括推动贸易自由化、粤港高端服务的合作等,带动珠三角发展。
信息时代,自贸区之间也不可避免竞争
建立自贸区是第一步,自贸区能否成功取决于改革的理念、决心与执行力。从上海自贸区的实践看,理念正确,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划清政府与市场边界,通过保税、仓储、展示、物流、服务的开放,大规模地降低贸易成本。
但在具体操作上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以负面清单为例,目前的负面清单依然繁琐,两个版本的负面清单必须得到各部委首肯,负面清单范围缩小有限,甚至有些是专拣无关紧要之处缩紧,如上海的负面清单缩减农业等项目的审批。在真正需要开放的服务等市场上,难以挣脱锁链。
由于存在技术风险,一些改革推进困难,比如金融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才能实现市场效率与风险的统一,居民是否在一定限额内实现自由兑换,企业对外投资、境外发债是否能够彻底取消审批。以前在天津曾经有香港直通车动议,最终对金融风险失控的担忧压倒了其他考量。
在信息时代,服务业并不拘泥于地理位置,目前天津自贸区以金融租赁业务为特色,广东自贸区涉及高端金融服务,福建的自贸区涉及对台的金融和贸易等合作——这样的划分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很有可能,最后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会同质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展开人才与政策竞争。
四个自贸区谁执改革牛耳?哪个地方政府最具市场意识,哪个自贸区最具有专业能力,哪个自贸区就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