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容外交关系的词汇中,“全天候友谊”(all-weatherfriendship)无疑已到极致,这也常用来形容中国和巴基斯坦。殊不知,人民币的崛起正将这种纽带越拧越紧,中国央行[微博]在国际金融领域更是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救火英雄:中巴货币互换协议
“中国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巴基斯坦国家前银行行长亚辛·安瓦尔(YaseenAnwar)近期撰文表示敬意。2013年,巴基斯坦经济正面临着史上最艰巨的挑战(巴基斯坦卢比汇率看上去尤为疲弱、国际收支处于危险之中、选举恐慌情绪加剧)。此时,中巴双边货币互换协议(CSA)“出手相助”,巴基斯坦通过动用中国提供的信贷额度,最终竟然宣布取得了盈余。
早在2011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微博]与巴基斯坦央行签署了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1400亿卢比,协议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而在危机之初,鲜有人意识到事态的严峻,哪怕是政府高层也未有察觉。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开启了去杠杆化时代,且巴基斯坦人民党(PPP)的五年执政党任期也在2013年3月告终。经历了三个月的临时政府执政期后,以纳瓦兹·谢里夫(NawazSharif)为首的新政府终于在2013年6月的第一周走马上任。同年1月,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仅80亿美元,然而每月还需偿还IMF[微博]和其他多边机构的庞大债务(截至2013年11月)。因此,2013财年的经常账户赤字高达约20亿美元。当时,阿富汗边境战争仍在持续,塔利班加强了对巴基斯坦的渗透,因此国内存在很大的经济不确定性。
在这一变幻莫测的大背景下,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希望确保在2013年开始保持稍低于100卢比兑1美元的稳定汇率。分析师和银行家们预测,到7月巴基斯坦卢比将会贬值到115卢比兑1美元或甚至更高。
2013年5月至7月,在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动用了总共12亿美元的资金。这种大量的资金流入不仅防止了一些潜在国际收支平衡危机问题,也使汇率在7月前保持在低于100卢比兑1美元的水平。此外,巴基斯坦通过签署LOI(LetterofIntent,贷款意向书)获得了67亿美元的IMF贷款协议,进一步稳定了境况不佳的卢比汇率,这也为其打开了世界银行[微博]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融资大门。
与此同时,穆迪将巴基斯坦的评级上调为“前景稳定”。可见,签署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对于在关键时刻提振巴基斯坦经济起到建设性作用。
人民币的实力:
迈向国际金融舞台
不过,人民币的角色远远不只是救火队员,中国央行的信贷额度也基本上是象征性的。在人民币国际化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中国更希望让中国央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除了让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扮演更大角色,在国际金融领域也将逐步遍地开花。
《金融时报》指出,中国正悄悄而又稳步地扩大其在亚洲乃至全球新兴市场的影响力。中国在巴基斯坦等国发挥的作用尤为有效,这些国家急需资金,而且迫切需要国外帮助以解决本国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中国央行的信贷额度基本上是象征性的,仅占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和中国进出口银行(ChinaExportimportBank)等银行提供的数十亿美元贷款的一小部分。在几乎没有什么外国投资者甚至愿意搭乘航班访问巴基斯坦之际,中国的供应商融资模式已成为巴基斯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如今,巴基斯坦流向中国的出口占巴基斯坦总出口的不到10%,而且几乎所有出口商品都以美元计价,但巴基斯坦最大银行HabibBank在其伊斯兰堡分行有一个中国业务柜台,在北京还有一个代表处。
此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丝路基金的成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只在为亚洲基础设施缺口“输血”,还将致力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无论是亚投行还是丝路基金,在初期都会使用美元结算。但是在运作成熟之后,将会鼓励使用人民币。这样能够以投资的方式把人民币带出去,推动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带动人民币在亚太地区的使用和流通。”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
举例而言,如果亚投行向亚洲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人民币基础设施贷款,这些贷款的一部分就可以用来采购中国的机器设备、支付中国的建筑劳务输出等,有助于促进人民币贸易结算,减少原来用外币结算的交易成本。一部分人民币和用人民币购买的金融资产也可以被当地的投资者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