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热浪袭人。这让7月的中国出口也沸腾起来,单月出口值再获新高,达到创纪录的2129亿美元,与去年7月相比的增速也出现近期少有的两位数增长,达14.5%(按人民币计价为1.3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4.1%);但与出口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进口寒意阵阵,再次陷入萎靡,在经历了6月份短暂的同比增长后,7月的进口值为1656亿美元,比去年7月下降1.6%(按人民币计价为1.02万亿元人民币,下降2.1%)。出口进口增速的一升一降反映了国际国内市场的一热一冷。
出口大增,得益于发达市场经济增长加速、带动全球市场需求好转对出口的拉动。
从市场看,除了对日本出口美元值仅增长2.8%外,对其他主要出口市场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对欧盟出口美元值增长16.9%、对美国增长12.7%、对东盟增长12.2%、对中国香港增长13.6%,对韩国和中国台湾增速更是达到32.6%和49.6%,对俄罗斯、印度两大新兴市场出口增速也达到15.2%、11.1%。
从商品看,对出口拉动作用较大的有服装、鞋、塑料制品、陶瓷产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1.9%、27.6%、17.1%、32.1%,还有手机、汽车、灯具、彩电等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7.7%、12.4%、56.1%、51.2%。值得欣慰的是,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出口纷纷下降,如矿物肥料及化肥出口下降25.4%、焦炭下降21.8%、煤下降65.1%、稀土下降25.8%,表明中国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出口效益。但需要警惕的是,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首饰出口增长135.6%,或许会是套利贸易的卷土重来。
进口再降,主要是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贸易融资受阻和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减弱导致原油、成品油、煤等能源产品的进口量分别下降9%、42.6%、30.6%。而铜进口量下降15.5%,除了需求放缓因素外,还因为国家实施了更加严格的贸易融资监管。全球金属矿砂价格下跌,压低了铁矿砂、铜矿砂的进口价格分别下跌21.6%和5.3%,致使这两个产品的进口美元值分别下降11.5%和9%。
从全年累计情况看,前7个月的进出口增速仅为2%(按人民币计价更是仅为0.2%),距离7.5%的全年目标相差甚远,就连商务部的官员都说完成目标“极具挑战”。
其实,真的不一定非要完成这个数字上的目标。我想,就现在的中国外贸发展而言,即便各方面绞尽脑汁、从上到下千方百计实现了这个数字上的目标,而我们所期望的外贸质量和效益却未同步提升,那不是在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道路上实现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我们所有人,都不应该再期望外贸进出口仅仅在数字上保持高速增长。如今,我们应该学会科学、理性地看待外贸低速增长的现实,实际上这里面已经有去年套利贸易导致的高基数在捣鬼,不能再让不科学的政绩观和增速论扰乱外贸实情、影响宏观决策。
此时此刻,政府部门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营造与贸易伙伴的良好经贸氛围,如何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外贸企业成本,如何更精准地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外贸企业要加强的,应该是在如何树立品牌意识、如何实现产品创新和提高产品附加值、如何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并努力开拓外贸市场。
(作者系资深宏观经济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