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届春季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观察
一直以来,纺织行业有“三年一轮回”的说法,即第一年不好,第二年就会好,第二年再不好,那第三年总会熬出头。所以,近来人民币贬值趋势抬头,马上就有朋友问是不是纺织服装行业的春天来了?回答是否定的。个人认为,短期的反弹,不会改变长期的弱势格局。
对于那些寄希望于“前年不好,去年不好,今年总该好些了”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2014年115届春季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冷清和萧条的情形昭示着希望将再次落空,纺织服装行业的“苦”日子还要持续。由于大量的非棉纤维的使用,巨量的国储棉花库存的“去库存”的过程要比预期长很多。
自1991年开始参加广交会,到现在已经14年了。广交会的确是个观察市场动态的窗口,作为常年处在第一线的市场销售人员,只有在广交会现场与国内参展商和境外采购商们零距离接触,才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纺织服装行业“水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今年春季的115届春季广交会,纺织服装行业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特点,即“新客户多了,老客户少了;非棉产品多了,纯棉产品少了;新模式多了,老方法少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纯棉纤维产品的比例在下降,非棉纤维和化学纤维比例在上升,企业应该跟着下游成品转变的趋势及时调整上游原料的采购策略。
新客户多了 老客户少了
115届春季广交会采购商与会人数和贸易额均有所下降,这从官方数据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中国纺织品传统的出口市场正在丧失,以往常年在广交会采购的境外客户觉得现在广交会的含金量正在逐年下降。在高棉价背景下,中国棉纺织品竞争能力大大减弱,例如传统的裤装面料——斜纹布价格,环锭纺20×16/128×60 57/58"的纯棉染色布料,广交会上国内纺织企业的报价为USD1.95/码(约2.1美元/米)CIF(到岸价格,即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孟加拉吉大港,但是国外的纺织工厂报价USD1.56/码(约1.7美元/米)CIF孟加拉吉大港。两者相差25%,这样一来订单难免转移到越南和孟加拉。同时,近年来中国的纺织企业对广交会越来越失去信心,了解的几家大型纺织品公司都缺位本届广交会,他们组团去国外参展,由于贴近当地市场,去那些国家采购和参展的公司反而能收获的更多,这个现象与“酒楼开到哪里,卖海鲜的商家就会转移到哪里”的道理一样。
传统的出口市场客户减少,而新兴的市场像南亚、中东、非洲的客户比例增加明显。官方数据显示,第115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与会188,119人,来自214个国家(地区),与会人数比第114届减少0.81%,比第113届减少7.23%。人员分布上来看,各大洲境外采购商与会人数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亚洲占55.46%,欧洲占17.19%,美洲占14.68%,非洲占9.27%,大洋洲占3.40%。同比增加最多的是非洲的客商,降低最多的是欧美的客商。甚至有很多新客户,就是来凑热闹“打酱油”的。
由于我国用棉成本高,内外棉价差高企,国内棉纺织品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只有一些做低档非洲蜡染印花布和中低档毛巾用品的供应商的产品和报价还能够吸引来自非洲大陆新买家的眼光。来参加广交会的采购商对纺织产品的需求也从高档产品转到中低档产品,在16号展馆一家来自江苏常州做80支以上高级衬衣色织面料的企业,花了十几万元参加本届广交会,但是整个展会期间只有2个客商进到他们展位,问了几个产品的报价后就摇摇头走开了。
非棉产品多了 纯棉产品少了
受我国高棉价的影响,国内纺织企业的订单流失非常严重,而订单一旦流失,就很难再回流了。从近几届广交会的订单来看,采购商采购的商品种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化学纤维及其他非棉纤维纺织品越来越受青睐。
近年来,我国棉纤维的使用量在不断下降,化学纤维和其他非棉纤维的用量正在不断上升。本届广交会的众多参展商都反映,采购商很少问及纯棉纺织品,参展商带来的展品也基本上以混纺、化纤和新型纤维的面料为主。以往的广交会还能够看到一些大的棉纺织企业,而今年的广交会上,几乎没有企业拿出纯棉产品。纯棉产品被边缘化的现象非常普遍,化纤及多功能、多组分纱线被广泛应用在毛巾、床单、家纺、牛仔裤、T恤衫等产品上。近年来,麻纤维以及麻纤维混纺织物,尤其是亚麻和苎麻产品,大有追赶棉纤维之势。传统纺织品和服装大量使用人造纤维素(粘胶、莫代尔、天丝等)纤维和苎麻、亚麻纤维,这些非棉纤维的使用比例已从原来的10%左右快速上升到30%左右,而且正处于加速上升的趋势(苎麻产品出口美国的关税很低)。同时涤棉混纺、粘棉混纺的产品也大受欢迎,江西南昌有家很有名的针织T恤衫和内衣的生产企业老板表示,由于棉纱价格太高,他的客户多数已经转向使用CVC60/40(60%cotton,40% polyester)的纱了,用棉量减少了40%。
可以预计,类似大量的非棉纤维的使用,会使市场原先估计的1300万吨左右的国家储备棉的去库存时间要比预期长得多,同时,115届广交会也让业内人清楚地认识到,棉花行业的春天正在渐行渐远。
新模式多了 老方法少了
广交会上电子商务模式的兴起对传统的纺织服装贸易模式带来的冲击值得业内人士关注,“网上广交会”等项目的启动,使得广大纺织服装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低成本国际市场营销成为可能。在现场了解到,“网上广交会”凭借“中国第一展”的品牌优势,利用广交会几十年积累的参展商展品数据库和客商数据库资源,通过与现场广交会业务的紧密结合,实现“网上洽谈,现场成交”,促进国内企业的出口成交,成为每届广交会现场成交的有力补充。同时,广交会网站提供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也为中国企业与国际买家提供更方便的信息交流渠道,创造更多的贸易合作机会。
许多服装面料和辅料的采购商和供应商也都开始在网上进行“速配”,通过互联网,网上广交会与广交会产品资料库数据同源,具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宣传优势以及渠道整合优势。笔者有个朋友从非洲的布基纳法索到中国参加115届广交会,他们把他们国家的棉花卖到中国,同时采购中国的轻工产品回布基纳法索国内,他们主要采购的产品除了鞋子和服装外,就是纯棉蜡染印花布。这几个非洲朋友就是首先在“网上广交会”的官网上了解供应商的产品和联系方式,然后再参加本次115届广交会,到现场和山东昌邑的一家蜡染印花布供应商确定品质并且签订合同。
广交会让业内人士了解了真实的市场动向,未来趋势的发展,多走动,多在市场打转,把握市场热点,也就成为可能。目前,市场的冷清和萧条提醒国内涉棉企业,国内棉纺织品市场的春天并没有到来,幻想着这两年行情能够回暖或许只是一厢情愿的“春梦”罢了,一旦梦醒了,便会发觉棉花行业的江湖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