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在发展中已经暴露出一些值得警惕的现象:一是“空心化”现象萌生,部分资金实力较强的实体企业,选择投资房地产、金融等高收益行业,实体经营明显弱化;二是“虚拟化”弊端漫延,部分实体企业专注于炒房炒股、高息借贷等投机行为,已经完全脱离实业;三是创业信念有所弱化,受宏观环境影响,创业者的信心受到打压,广大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堪忧。
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诸多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困扰,特别是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传统制造企业受冲击较大,表现为:员工与岗位匹配度不高,熟练技工短缺;劳动力成本优势渐失,订单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中小型服装加工企业存在“靠天吃饭”现象,传统产业面临生存危机。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为了做好实体经济,政府必须加大从各个层面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
竞争力正在弱化
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困扰,主要表现为:转型内力不足。一是要素制约日趋严重。随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成本快速上升,税费负担较重;二是员工队伍素质不高。部分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不够重视,企业内训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三是创新能力缺乏。企业转型步子迈得不快,许多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实体经济综合效益呈大幅下降态势。
融资瓶颈突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足。银行资金大量滞留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企业等领域,以中小微企业居多的广大工业企业,急需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但银行业对实体经济则是“锦上添花”居多、“雪中送炭”甚少,再加上指定评估公司、收取高额评估费、购买理财产品、发放承兑汇票取代现金贷款等附加条件,广大中小微企业贷款更是难上加难。特别是纺织企业,由于被一些人打上了“夕阳产业”和“污染”的标签,贷款尤其难。目前金融业的高利润率严重侵蚀了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企业融资成本不堪重负。
市场竞争激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多数企业产品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大幅减少。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转而对制造业发展投入更多关注,以求“重回制造业时代”,在美国,已退出多年的纺织领域如今又被重拾。一些新兴国家也加紧与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等领域展开国际竞争。诸多因素叠加,我国实体企业经营困难更加突出。
投资回报失衡。相比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很低,反差巨大。由于银根收紧,企业融资难而“催火”了高息借贷业,对利润率微薄的实体经济无疑是巨大的诱惑,进一步助长了产业“空心化”现象扩张。同时实体经济税负也高于其他领域,这对实体经济发展带来阻力,尤其是对广大中小企业更加不利。
多角度扶持
实体经济的良性平稳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和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为了我国实体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现提出如下建议:
增进实业兴邦共识。各级政府要着力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增进认识,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突出要务,不能动摇。倡导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更是应对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一是要正确认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积累的根本,是虚拟经济的源泉。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最终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二是要加大对踏实从事实业发展的企业及企业家的激励和表彰,让企业家拥有投身实体经济的成就感,形成全民尊重实体劳动的氛围。三是要努力减少投机暴利,限制投机暴富,制止投机资本“掠夺”实业经济利润。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我国的传统产业虽然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挑战,但只要加大升级转型力度,依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定位和宣传等各种原因,纺织服装业被误认为是产能过剩的传统夕阳产业,屡遭歧视。但今年常熟市的经济形势却表明,具备完整产业链的纺织业一枝独秀。因此建议:一是要加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力度,激励企业大力进行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将加工制造优势向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加强品牌建设与国际营销网络建设;二是要鼓励支持企业进行产品创新,要从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着手,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在自主创新、开拓市场上下工夫。三是要更加注重利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更加注重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网络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实体经济是金融繁荣的重要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银行应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总量。一是金融企业必须解决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放宽和简化企业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缓解企业贷款成本过高的状况。二是金融企业应加强贷后检查,跟踪贷款走向,确保贷款注入到实体经济运行中,切实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三是适当放宽传统制造企业向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准入条件,调整现行股票、债券发行条件中对中小微企业规模的限制,为其提供更为有利的融资环境。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实体经济负担,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一是在地方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减免部分税费,或延缓征收部分税费,如土地出让金、建设配套费等,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提倡与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共克时艰、共谋发展。二是要实施全方位的政策引导,通过减税、减费、减负等方式提高民间资本回归实业的投资回报。三是要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对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人才培训、设备更新、节能减排等活动提供研发资助和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