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离不开经济、贸易大讨论。对于当前“中国贸易依存度太高”的观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日前一场报告会上回应:中国不能因噎废食,仍要坚持出口。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近日举行,沈丹阳、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等来自官方、学界嘉宾在报告会上就当前国内外贸易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中国入世十年了,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全新时期,也是一个战斗时期,实际上是贸易规则的重塑时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说。他认为,中国过去是个学生,在不断学习和熟悉市场经济规则,并且努力践行,“成绩考试得了优”。但是在贸易规则重塑时期,身份角色都开始有新的转变,就必须要遵循“上天”、“入地”规则——“上天”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入地”则要夯实微观基础,那就是企业。
全球价值链效应扩张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的报告中,2013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的经济份额第一次接近50%,并且这预计还将成为一种趋势。但是最近很多新兴经济体也遇到麻烦,美国撤除共同体之后导致资本出逃,导致很多发展中国家陷入困境。
实际上,中国的生产能力和消费都在扩张,只是扩张方式已经转变。大型的企业不断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但是把生产工作交给别人来做。例如中国大量的企业加工贸易,实际上相当于有体力、有生产,只是资源并不多,所以才需要进口铁矿石和原油。这样中国的贸易结构排列才呈现出进口排在第一的就是原油,第二是铁矿石。
最近两会热议的一个话题就是雾霾。事实上这个关键词已经从2013年延续到了2014年。2012年中国的碳排放占全世界接近30%,但专家做出的分析显示,其中有1/4是消费产生的。欧洲虽然生产占比减少,但是实际消费也在增加。所以由消费导致的人均排放其实一直在上升,只不过中国是把“碳留给了自己”。总结看出,中国躯干性企业在价值链的结点还需要上升,最后目标是变成大的企业。无论“引进来”还是“走出去”的企业,无论是加工贸易还是一般贸易,都是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一个结点,都需要更加考虑全球效应。
出口改善供给面,内需提防债务危机
“服务贸易这个关键词中,中国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我们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比率大约是15:100,相当于只有6千亿的服务贸易。但在美国,这个数字超过了30%。所以我们要从大国看向强国,从量变到质的转变,过程还是很长。”赵忠秀如是说。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在报告中表示,“十二五”末期,我国货物出口世界占比可能是13%以上。2025年或最晚十五五期间会达20%,将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基本相当。出口强度达世界中位线水平。
自从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从要素增长到结构转变开始,经济的潜在增长就开始下降。“这不是你搞几万亿投资刺激下经济就可以了,真正症结在于提高潜在增长率,也就是要改善经济的供给面。”裴长洪说。
尽管中国进出口贸易速度在明显放慢,甚至只有一位数增长,但它仍然高于世界贸易的速度。即便在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是负增长,出口市场份额却依然还是在提高。裴长洪认为这说明一个规律,即增长速度可以剥夺,世界占比没有剥夺。“外贸和GDP不一样,不能放进去比较,中国外贸增长的合理区间只能参照世界贸易。如果出口高于世界贸易四到五个百分点,中国就能达到世界占比稳步增长目的,这才是中国货物出口贸易增长的合理区间。至于外贸的供给改善,一方面是要扩大货物进口,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冲击品、资本品、中间品和消费品。比如冲击品就是粮、棉、油这类产品,进口最快,关税也很低,但粮棉油要合理进口,因为中国土地太少。”
改善出口的另一方面,也要提防内需的债务危机。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振鑫认为,利率攀升在中长期来看,一定会造成中国式的债务危局。
“我最近频繁接到两种电话。第一种电话就是卖房子,过去两年这个是从来不会出的,你去看房都排不上号,现在都到了这种地步。另一个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推销理财产品的,还有短信,收益率最高的有7%以上的,这实际上就是金融危机一个直接的体现。”朱振鑫认为,危机到来第一个受影响的就是房地产行业,“美联储和日本央行加息首先刺破的都是房地产。现在我们可能即将迎来第三波房价波动的风险,很多地方取消了房地产贷款的优惠,然后上调了首付的比率,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变向的加息。理财反映了现在资金的成本在攀升,就是说我们偿债的负担在增重,原来房价的上升抵消还款压力,但现在不是了。这种风险持续下去的话可能就造成债务链条的断裂,同时直接就传导到金融企业,金融企业最脆弱的地方,第一个就是中小型的商业银行,第二个就是信托公司。”
扩大出口,重视竞争新优势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认为,由于我国投资率多年维持在45%左右,出现了巨大的产能过剩。那么在国内消费不足以吸收这些产能的情况下过剩的生产能力只能向外寻找出路。弥补高投资带来的产能扩大理论上看似可行,实际上面临复杂和棘手的问题。外需下降与消费增长并非此消彼涨的关系,一些人以为外需过旺影响了内需。”
在谈到中国外贸如何竞争新优势方面,沈丹阳认为,只有进一步扩大开放,才能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从成本和价格的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首先要坚持出口,其次要继续保持进出口的平衡发展,第三要质量效益,第四要努力形成对外贸易形成竞争新优势,核心是技术、品牌、质量、服务要综合形成一种新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