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2%,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
陆续出炉的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从低谷中走出,进入了“稳中向好”的阶段。无论是GDP、投资、消费、外贸,还是用电量、PMI、CPI与PPI,需求的回升与增加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在宏观经济全面回暖的同时,订单量回升的诸多制造业企业却依旧存着原有的担忧,成本不断上涨、竞争日益激烈,老问题会不会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而消失呢?
“今年前三季度的订单量不少,尤其是二季度以后,订单量增加得很快。”江苏昆山力标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卫东告诉记者。
作为一家生产螺丝模具的小型企业,张卫东一向把自己公司的运行情况看做是宏观经济的一个晴雨表。“螺丝模具是最基本的工业消耗品,作为制造业的上游原材料企业,我们的订单数量其实很反应经济的活跃度。”
与力标五金一样,今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订单数量大都出现了明显的回升,正在参加第114届广交会的本斯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滨告诉记者,虽然今年的广交会不如以往火爆,但受益于新产品云智能远程控制电饭煲受到市场认可,本斯集团旗下的深圳本斯智能电器有限公司还是获得了不少订单,“这届拿的订单会比上届多,全年销售额可能会翻番。”
不过,订单数量的增加并没有给张卫东和张滨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实惠,因为与此同时企业的成本在不断上涨、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十年前从美国回国创业时,人工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如今已占到企业经营成本的三分之一了,并且还在不断上涨,感觉上,今年人工成本涨了10%。”张滨说。
人力成本、厂房成本不断上涨,同时融资又很困难,订单数量增加但利润率却在不断的下降。张卫东告诉记者,“订单多了,挣的钱却少了,现在基本上是在蚊子的腿上挑肉吃。”
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成本的增加、利润率的下降,已经在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中形成了一种“挤出效应”。正在参加广交会的佛山市海伦宝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祥喜就向记者描述了身边的这样一种现象:珠三角很多有厂房的企业主被挤出了企业经营领域,转成了“包租公、包租婆”,将厂房转租出去,因为租金远远超过了办企业挣的钱。“有经验的企业主陆续退出市场,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种损失。”
从宏观经济面来看,需求似乎决定着经济的活跃度,但具体到每个企业而言,利润则决定着企业的长远前途和经济增长的健康程度。
正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风能大会上,与会的国内最大的风电整机设备制造商们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尽管连续几年风电整机设备的订单数量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每家企业的利润和效益却都从爆发式的增长转向了不景气的坚守。在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产能的无限制扩张,无序的低价竞争,以及技术创新的相对滞后。
随着欧美经济的逐渐复苏,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不断加快,需求量的增加再次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在亮眼的宏观数据背后,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经济增长对投资与外贸依旧存在着严重的“路径依赖”。在经济数据增长之后,人们更希望看到增长质量的提高和企业利润的上升。
尽管工人们在热火朝天的赶工加班,但张卫东依旧用“如履薄冰”来形容自己对行业未来的感受。作为普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宏观经济的风吹草动依旧可能给他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我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希望政府能够切实给企业减负,希望能更方便、更便宜的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而不是透支一年的利润去购买一台新设备。”张卫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