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仪器化公证检验中,尤其是国家近几年连续收储的过程中,存在着样品不真实、回潮率造假、虚构条码、条码与样品不相符等问题。
1.样品的真实性。企业由于收购时混等混级,为了抢购棉花收购超水棉。当加工好的皮棉样品质量参差不齐时,就用好的棉样代替等级差的样品,人为修改在线测水装置上的回潮率,回潮率从9月—12月都在一个数据范围内。先打白皮包不刷唛,等检验结果出来了不符合入储要求的再换其他样品进行公检,还有样品缺少的自行手工切割样品,样品尺寸不合乎要求还有大小不一的成块棉花也进行送检。从个别企业送检的样批包数上看,条码信息系统也存在问题,生成虚假条码,冬天的加工量包数远远大于正常日生产能力。
2.条码不清晰。检验体制改革从2004年至今经历了第九个年头,参加技改的企业也大都在7—9年了,条码打印机的针头也已老化需要更换,再加上信息管理员工作不到位,没有定时用99%的酒精清洗打印头,致使部分企业的样品在公证检验时32位条码无法录入,造成企业一个样批的检验结果数据不全。部分企业使用过期条码纸和色带,色带干涩致使32位条码打印不全。还有温度太低也造成条码打印不清晰,重复打印棉包包号系统拒绝录入等。
3.条码超时、漏检的问题。加工企业的一个样批号是指从当天凌晨零点至24点前为一个样批号。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企业的取样员工作疏忽少取或漏取一个当天的样品或者多取一个次日的样品都有可能造成超时或者漏检。另一个原因就是企业样品管理员没有将当天的样品查清楚,样袋号和样品只数不详,不按标准规定装样,样品袋口没扎紧就稀里糊涂地将样品交给纤检机构,这样也造成丢样、漏检、超时现象。
4.样品形态及轧工质量。参加技改的加工企业正确的取样方法是:使用专用取样装置,在每个棉包的两个压缩面中部,分别切取长260mm、宽105mm或124mm、重量不少于125g的切割样品。取样时,将每个切割样品按层平均分成两半,其中一个切割样品中对应棉包外侧的一半和另一个切割样品中对应棉包内侧的一半合并形成一个检验用样品,剩余的两半合并形成棉花加工单位留样。棉花样品应保持原切取的形状、尺寸,即样品为长方形且平整不乱,但有个别企业不按正常标准取样,样品外观形态及尺寸不合乎要求,样品重量不足125g(有50g~100g)的,无法进行HVI大容量仪器的测试而造成检验数据不真。有的甚至是一团一团的无法定级。棉样回潮率大,造成轧工质量参差不齐,外观形态杂乱,索丝、棉结多而影响等级。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岗位管理。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使其端正经营思想,正确处理农商关系,讲究职业道德提高法治观念,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自觉主动地执行标准。根据企业所需加强国家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技能。
二是专业纤检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专业纤检部门依照棉花监督管理条例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目的是督促企业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棉花国家标准收购加工。比如,不定期地检查打包机的运行状况:在线回潮率装置是否正确、打包速度是否合乎要求、条形码装置及运行是否正常,留样是否规范、真实等等,这些规范性的监督检查对企业的信息及样品管理起到了督促、预防和促进的作用。
总之,企业的信息及样品管理是仪器化公检结果是否科学、公平、公正、准确的前提,企业应高度重视,监管部门双管齐下,为棉花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