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本刊记者走访河北省纤维检验局及相关企业,了解新国标的实施情况,总体感到乐观与鼓舞。
颜色级实物标准飞出河北,落户八方
实施新国标,需要制作出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这是实施检验的前道工作。实物标准制作流程非常复杂,大致包括棉样的采集、棉花预处理、配棉、皮棉的测试、样块的制作等环节,从选品种到定地块到加工、仓储、制作标准、测试,整个流程非常长,工艺繁琐,难点重重。
河北省纤检局局长陈庆林对记者说:“今年是棉花新标准实施的第一年,更是河北省纤检局极不平凡、面临考验的一年。”
他介绍道:建立适应仪器化检验的棉花质量标准,研制中国棉花色特征图及色特征级实物标准体系,是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纤维检验局和河北省纤检局一道,经过8年的研制,建立了棉花颜色分级体系,于今年正式推行颜色级。颜色级的实施,实现了采用仪器化检验棉花颜色分级,实现了对籽棉细分、精细加工和精细配棉,有利于实现国棉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适应了目前我国棉花是分散种植、分散加工,在收购环节需要实行感官检验、加工环节实行仪器化检验的模式,纺织企业也可以使用仪器化检验数据配棉。
记者来到距离石家庄市区大约半小时车程的河北省质监局科技园,园区内正在施工,中间矗立着的两栋提前竣工的大楼,便是国家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研制中心。在制作车间和标准冷藏仓库,除了两三位看守人员外,只剩下大型的仪器和空空荡荡的操作车间。只有从冷藏室内排列整齐的上千套颜色级实物标准,
可以让记者感受到曾经有两百多人在这里热火朝天制作实物标准的景象。
“颜色级实物标准既要符合人的感官,又要符合仪器检验,这一点非常难。而且一套标准36块棉样,这36块棉样必须均匀分布在棉花色特征图上,使标准出现的形态,比如疵点、籽屑、白星,包括纤维梳理加工的形态等等,都要符合代表性棉样的形态。为此,时时刻刻的调整比对从选棉、加工、测试开始,贯穿于实物标准的始终,不能出哪怕一点的不一致。”一直工作在标准制作一线的李红娟对记者说。
河北省纤检局副局长陆世栋介绍道:“现在工作人员都去全国各地进行棉样采集,所以中心没人。经过8年的反复试验和技术突破,国家棉花颜色分级体系已经完成。河北省纤检局承担了制作45000套实物标准的任务。”
他介绍,为了确保安全性,8月中旬,河北省纤检局派专车专人将实物标准送至全国各地。这45000套的标准是年初中纤局通过对全国各地纤检机构和棉花加工企业、棉纺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查摸底而得出的数据。各省份棉花产量不同,棉花加工企业数量和纤检机构需求量不同,所征订标准的数量也不同。其中,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地,其棉花加工企业数量达到800多家,标准征订达到3000多套,而湖北、山东、河南等其他棉花主产省份的征订数量都是四五百套,各地一些大型棉纺企业也征订了相当一部分。
纤检机构顺利开检,准备充分,谨慎从容
9月13日,河北省纤检局的检验员董文颖检完了今年河北省按照新标准公检的第一份棉样,脸上露出自豪之色。
“从检验技术上说,实施新标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董文颖告诉记者,“虽然今年是实施新标准的第一年,但是几年前河北省就开始了实施新标准的准备工作。去年和前年公检检验品级时,我们就同时通过颜色级进行检验,并参考企业的反馈不断完善。”
记者看到,实验室里8台HVI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行中,检验员熟练操作着仪器,毫不迟疑。
河北省纤检局副局长张玉冰说:“今年是棉花新标准实施开局之年,中储棉将按照棉花国家新标准进行收储,对棉花加工入储质量要求更高;新标准的实施对于棉花企业和棉农来说都将是新的挑战,企业在收购加工中如何认真执行新标准,棉农如何接受,这些都是我们今年面临的实际问题。从检验角度说,我们通过细致的准备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化检验中的科学、准确、快速的优越性,使新标准的实施更加到位。”
据介绍,在距公检开始的两个月之前,该局就开始了内部培训,每周有两次学习,主要内容为学
习文件、熟悉仪器操作等。
除了内部培训,河北省纤检局还加大了对棉花加工企业的培训力度,在全省范围内举办了“棉花新标准宣贯班暨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技术培训”,全省400型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共254家参与了培训,培训人数达到了744人,覆盖面差不多可以达到100%。
一位参加了培训的学员反映,这次培训加深了企业对新标准和棉花实物标准的理解,对今年棉花加工企业的生产有很大帮助。
在通过培训提高检验员素质的同时,设备维修保养也是备战2013年度棉花公证检验的一项重要工作。河北省纤维检验局特意组织了一支服务于河北省内的HVI维护保养队伍,9月1日以前,全局针对2013年公检的仪器维修、保养、检测、车辆调度、物资配送等硬件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为了迎接新标准的实施及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河北省纤检局从2009年就开始着手流程管理系统的开发,保证检验的准确性,避免操作人员出现失误,从而保证公检质量。这套新的管理程序将很快投入使用。
“检验已经开始一周多了,但检验量还很少,截止到9月22日,只达到了2000吨。”棉花检验科科长马练兵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检验高峰会很快到来,对此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加工企业找“感觉”,积极适应新标准
河北省纤检局张书雅副局长带领记者采访了石家庄辛集市鑫奥棉花公司。这是一家规模不大但经营了10多年的棉花加工企业,去年完成了改造,上了400型的生产线。
“我们是9月8日开秤的,现在只收了两三万斤。周边像我们这样的棉花企业还有三四家,新标准出来后,都没有像以前一样大批量地买进,怕拿不准,一时还把握不好新标准的质量要求。”赵老板如是说。
这位老板还去周边市县转了一圈,想了解别的企业购买棉花的情况,但也只是看看,没敢下手买,最后空手而回。对于按照新标准收储,他心里多少是有一定底数的,因为他手下有几位技术很过硬的检验员。特别是一位叫赵占存的老检验员,经验丰富,不仅参加了省纤检局组织的新标准宣贯培训,还带领其他人认真研究新标准,而且颇有体会和想法。
“前几天,我们加工的第一批棉花已经送检了,检验报告虽然还没到手,但我们已经知道了结果,主要指标和我们判断的基本一致。”赵占元比较得意。
不大巧,这天因为下雨而没有开秤,记者问厂院里堆放的两个棉花垛有何区别?
“一个质量好一些,我判断应该是白棉3级;另一个质量差一些,可能是淡点2级以上。”赵占元对记者解释。
据报道,随着市场的开放,棉花混等级加工现象也比较严重,甚至有些棉花加工企业投机取巧,人为地混等混级。新标准实施后,由于指标更加细化,就更容易检查出混等混级,所以加工企业就应该更加严格把关。对于人为地混等混级,以及样品与内容不符的问题,纤检机构规定了两侧取样的要求,这一点也受到了遵规守纪企业的欢迎。
“标准是更加科学和细化了,但是否能严格执行,不让老实企业吃亏,也是我们所顾虑的。”赵老板有些担忧。
“首先,在行风上我们有严格的规定和措施;其次,在技术上我们做了充分的学习和培训。这一点棉花加工企业应该放心。”张书雅副局长解释道。
在赵老板看来,河北的棉花加工企业都在积极琢磨这个新标准,只是重视程度、体会的程度不一样。因为不弄明白,就很难买好棉花,而按照新标准,轧工质量也是重要指标。过去能行的,现在可能不行了。掺混加工出来的棉花,经过检验之后可能被降级为淡点污棉,或更低级别,甚至超出收储范围。即使在收储范围内,价格也会大大吃亏。
“虽然今年棉花减产已成定局,但棉花质量肯定好于去年。”赵占存相信,国家按照新标准收储,入库的棉花质量也肯定会好于去年,这也是可以确定的。
纺织企业反应慢,对新标准态度不一
纺织企业如何看待新标准?《中国纤检》记者来到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
“我们主要是做高支纱的,用棉的百分之八十是进口棉。虽然外棉使用占主体,但每年还是会使用一定量的国储棉。”采购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由于恒新走的是高端路线,所以一直重视棉花的质量指标。该厂在2004年就进口了纤检系统普遍使用的HVI检测仪和AFIS检验仪器,由此提供生产所需要的棉花质量指标。
“对于新标准,可以肯定地说,这是棉花标准的巨大进步,不仅与国际标准接轨,而且它与纺织企业用棉习惯吻合起来了。所以,新的棉花标准体现了前瞻性和实用性。”胸前佩戴着共产党员徽章的检验工程师曹双全说。
在他看来,前瞻性是指我国纺织产业迟早要走精细化的道路,而精细化的产品必须依靠精细化的原料标准,棉花新标准做到了这一点;实用性是指现在已经对用棉有精细化要求的企业,可以直接使用按照新标准检验出来的质量指标。
对于纺织企业重视新标准的程度,曹双全认为:“这要看企业的需要和习惯。生产低支纱的企业,他们对棉花质量要求不高,再加上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标准配棉,他们对新标准自然不大在意,即便是过去的品级标准对这些企业来说,也不大在意。”
曹双全以集团内的新厂与老厂做对比进一步解释道:新厂由于一直使用HVI检验数据配棉,所以接受新标准没障碍,可以说会很习惯;而老厂过去一直按照自己的标准配棉,一旦开始使用新标准配棉就会很不习惯。
对此,陆世栋也形象地比喻,这个不习惯,好比人到了一个新地方转向了,怎么都转不过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纺织企业都像恒新一样,正如曹双全所言,目前大多数纺织企业还不会马上使用新标准配棉,这肯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对此,恒新采购部负责人认为:“这个过程不管长短,但可以肯定的是,新标准离纺织企业是渐行渐近的,因为无论你是否使用新标准指标来配棉,棉花的采购都已经踏在了新标准之路。”
另据河北省纤检局对宏润新型面料有限公司、邯郸腾龙棉业纺织有限公司等4家纺织企业的调查反映,普遍对新标准的实施比较认可,检验证书能够提供棉花的各种物理指标。通过这种物理指标可以指导配棉使用。但纺织企业同时也提出新标准刚刚实施,感觉不一样,还需要适应,还需要较长时间实践,一时很难准确掌握,希望纤检部门在技术指导、培训方面提供帮助。同时,建议部分指标能否设定最低限,便于企业采用检验数据。
专家声音:新标准引领产业升级,期待缩短适应过程
陆世栋作为参与中纤局研究和起草新标准的专家,针对当前新标准实施状况,对本刊记者谈了如下看法:
其一,9月1日实施新标准,到目前还时间太短,看不出什么状况。总的感觉是,相关各方面对新标准还缺乏了解,似乎是纤检机构一头热。但随着时间推移,各方面会越来越重视,因为标准的变化是革命性的,影响作用会自然传递开来。具体说,棉花加工企业会好一些,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收棉花了,什么样棉花,按什么价格收,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加工后的卖价。但贸易商,特别是大的贸易商,以及交易市场等环节,还对新标准缺乏认识,还不清楚质量指标与价格的关联性,以及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作用。
其二,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很容易有这样的误解,就是认为新标准是用颜色级代替了过去的品级。其实不是这样,新标准是取消了品级,增加了颜色级。两种概念的表示含义是不同的,理解为“代替”,会简单化地认为颜色级与品级是一个范畴。其实,过去的品级是表示棉花质量的综合性指标,不是一项,是多项;而颜色级是由“色特征级”修订而来,是单项指标。所以二者的含义完全不同,不能说是代替。明白这一点很重要,会减少在价格上的误判。
其三,对加工企业来说,要积极摸索,实质问题就是要学会算账,解决如何赚钱的问题。过去的标准实施了40年,他们知道如何去买棉花和加工棉花。而这个问题我讲不清楚,也没人知道,只有他们自己去摸索。这需要一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聪明的经营者会适应快一些,也就会更容易赚到钱。比如,以前的品级3级,如果现在是白棉3级了,但价钱可能完全不同,因为其他指标好,可以涨1000元或2000元,差距会非常大。不明白,就会吃亏。
其四,新标准比老标准更接近纺织业的配棉需求,这一点是肯定的。在原来的棉花分级标准下,纺织企业的用棉通常有一套自身的标准。采购按国家规定的品级标准执行,配棉采用的是注重物理指标的自定标准。所以,过去经常会出现原料采购部门与检验部门打架的情况。比如,采购部门买到了合格的4级花,但实际使用却不行,问题就出在了其他指标上。老标准可能体现不出其他需要的指标,而新标准细化到4个颜色类型13个颜色级,非常接近于企业习惯的配棉标准,使企业在采购、配棉环节使用的标准一致。如果让我提点建议,我就建议纺织企业的老总、至少是常务副总,要尽早地熟悉新标准,这样可以通过使用新标准提供的质量指标加成本管理,减少高棉低配。这里没有技术上的问题,纯粹是管理上的。
至于说到目前很多纺织企业对新标准似乎还没什么概念,或者说不大重视,我觉得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新标准在科学性上的进步是肯定的,但它指向的是对棉花质量指标的高追求。换句话说,新标准是有较大前瞻性的,是指向我国纺织产业升级的。众所周知,我国纺织产业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不然将来会面临低端产品竞争不过东南亚、高端产品竞争不过发达国家的局面。当纺织产业或是相当一些企业对棉花质量指标有高要求的时候,如果我们还没有一套科学的标准,那我们的纺织产业就惨了。
其五,作为纤检机构和新标准的主要起草者,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要密切观察新标准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实施中的问题,并迅速研究解决办法。当然,推行棉花颜色分级体系,在我国是新生事物,在国外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美国从上世纪初开始研究仪器测试颜色级,到上世纪80年代进行仪器测试和感官测试并轨,再到2001年全面采用仪器检验颜色级取代感官检验,经历了近百年的历程。我们在对棉花颜色分级体系的推行过程中,同样也要经历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国纤检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