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是宜宾市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特别是在丘陵山区新农村建设中,蚕桑作为产业支撑显出了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蚕桑产业扶持,并提出了“以蚕桑产业为支撑,实施产村相融推进蚕桑产业,像银珠一般的蚕茧,托起了全市蚕农的小康梦。
高县嘉乐镇是宜宾市的蚕桑大镇,在嘉乐镇的养蚕村,随处可见一个个修葺一新的蚕棚,规范的蚕棚能有效地改善桑蚕的生长环境,提高蚕茧质量,最重要的是通过蚕棚结合省力化的养蚕方式,能大大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率。
嘉乐镇卢湾村村民王代林告诉记者,今年他养了四季蚕,全年养蚕张数是28张,收入在5万元左右。
为了推广标准化蚕棚,发展集中养殖户,在高县,农户每修建一处标准化的蚕棚,高县立华蚕茧公司都会提供一定的补贴。
“今年全县修建了很多蚕棚,公司是以奖代补的方式补贴每个蚕棚5千元。”高县立华蚕茧公司蚕茧部副经理黄兴美告诉记者,近几年来,随着补贴金额的不断增加,公司对全县蚕桑生产投入补贴达到了150万元。
蚕桑产业作为涉农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目前全市已有11个蚕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蚕农”、“公司+协会(合作社)+蚕农”等模式带动全市106个乡镇、683个村、6.3万农户栽桑养蚕。
“现在,公司投入了1000多万元,用以改善养蚕设施,让养殖户实现工厂化养蚕,这样既省力又赚钱的养蚕方式,村民才愿意做下去。”珙县智溢茧丝绸公司总经理曾华明说,智溢茧丝绸公司规划用五年时间发展20万亩、30万担蚕茧,做成四川乃至西南最大的优质蚕茧基地。
龙头企业通过资金补贴、技术支持等多种方式稳住了蚕桑生产的根本,而企业需要更大的盈利,重点则在延伸蚕桑产业链条。目前宜宾市的11家蚕桑龙头企业中,只有高县立华和珙县智溢具有较强的丝绸后加工能力,两个公司的绸缎、蚕丝被等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为了加强企业的深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也在谋求更大的转变。
立华蚕茧丝绸工业园拟选址于高县庆符镇农产品加工园区内,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占地面积330亩,一期工程将于年底动工,预计两年可以完成该项目。“这个丝绸园区建成之后,预计可以实现(年)产值8.5亿元,能够创造1.5亿元的利税,同时能解决1510人的就业问题。”高县立华蚕茧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张跃新说。
在企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全市各主要蚕区的区县政府也对这个产业有了明确的规划。“从2013年到2015年,珙县桑园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具备30万担生产规模基础,蚕业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珙县农业局蚕桑办副主任李跃军说,“到2020年,珙县蚕桑基地将达到20万亩,将具备50万担生产规模基础,使蚕业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
9月25号,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丘陵山区生态高效蚕桑产业建设现场交流会在宜宾召开,与会专家在现场参观了高县和珙县的丘陵生态桑园建设、桑园立体化养殖示范等蚕桑产业发展现场后,对宜宾的蚕桑产业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丘陵山区种桑,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它是一个让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很好项目,这说明蚕桑产业对宜宾‘三农’的发展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说。
“宜宾市委市政府把蚕桑生产作为发展宜宾农业和解决农村收入的重要切入点来抓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蚕桑产业是一个兼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非常好的产业,宜宾的生态条件完全适合蚕桑产业的发展,高县、珙县的实际发展状况也证明了这一点,像这样立体发展的桑林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宜宾得天独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张国政说。
目前,宜宾市已经开始编制《宜宾市现代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按照规划的构想,我市蚕桑将建成“一基地一中心三示范区”,即:中国西部最大的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西部精品丝绸加工中心、中国桑树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示范区、蚕桑综合开发复合经营示范区、蚕桑产业产村融合发展示范区,在规划期内,宜宾将会实现蚕桑丝绸产业100亿元的产业发展目标。(宜宾新闻网)